第四百八十章 红衣大炮

    第四百八十章 红衣大炮 (第1/3页)

    现阶段,在复州城的城墙上,最大的威胁还是属于南面和东面的城墙上安置的那几门红衣火炮。

    这种火炮,以在炮身上披上了一层红色绸子著称,但并不是对一种专门火炮的专门称呼,而是一系列大口径火炮的泛称。

    其中既有打6斤炮子的,也就打7斤、八斤炮子的,型号简直是多种多样,繁琐至极。

    后金在天聪5年的时候,用从大明抓来的工匠还有孔有德的天佑军带来的相关铸炮手,一起实验性的制造出了几门红衣大炮。

    后来,虽然黄太吉被干掉了,但是相关工匠们的铸炮工作并没有就此停下,今年后金方面又铸造了几门红衣火炮以增加炮兵力量。

    不过,就算是从大明抓了大批的工匠,还有山东孙元化手下的一批铸炮专家,但后金本身的工业能力确确实实是烂的可以。

    所以,开炉铸造了好几次的火炮,可最终铸造出来的成品在性能上,完全比不少广东、福建地区用上好的闽铁铸造的火器。

    甚至于,后金铸造出来的红衣大炮,就连工部和内廷将作监等单位直属的将作工坊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差的很远。

    要知道,在大明崇祯元年,也就是后金的天聪二年的时候,明朝的工部就造出了铁体铜心的大口径火炮,这一独特的铸炮技术是领先于世界的。

    还有广东、福建的制炮工坊,得益于从澳门地区的葡萄牙炮厂跑出来的工匠,还有相关的技术传播,再加上当地上好的冶炼技术,在铸炮的某些特殊工艺上已经超越北方的作坊了。

    但明朝整个官僚体系的腐朽,可不是靠着区区一些火炮就能扭转的,技术的进步,使得明军在作战当中不断的充当着运输队的角色。

    光是去年和前年的几场战役下来,后金军就至少从明军的手中缴获了不少于5门的,口径大小不一的红衣火炮。

    而现在的复州城城头上部署的大炮,就是来于去年后金与大明交战的缴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