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 安定河东

    1294 安定河东 (第2/3页)

到这话,脸庞顿时涨得紫红,嘴角不断颤抖,已是羞恼到了极点,他又看一眼帐内其余诸人,僵坐许久,表情才隐有一丝松动,目光中也流露出几分哀求之色,低语道:“二兄,我……”

    “军帐之内,谁是你兄?卸甲!”

    薛涛听到这话,神色更怒,直接摆手喝令亲兵上前将薛落扑倒在地,就在席中将其甲衣剥除,搜出代表其身份的符令,直接罢黜了他的军职。

    薛涛手中捏住那符令,眉目之间凶色更加不作掩饰,环视众人一眼,又肃声道:“旧年乡境创设军府,本有因于乡情、势力权宜暂用,并未循就真正部伍材选准绳。往年在乡集练,并无奔涉杀伐凶险,便也暂行旧事。但今日之后,持戈用险,若再有勉强权宜,则就是害人害己!”

    “乡士百姓,品流诸多,志趣也都繁杂。诸位多循旧而用,是否真有弓马猎功之才志,远事在即,还要各做权衡。若真无有此类志趣,即刻卸甲卸职,所害者尚能止于一身。但若之后战阵累事,不独身死名毁,累及行台大略,大罪深究,宗族也难保全!”

    薛涛今日所以态度如此强硬,倒也并非纯是借于今次调令而抒发心中长久积聚的不满,也是为了让这些乡士们认清楚残酷的现实,外事征伐绝不同于乱世自保,变数要更多,过程也更加残忍。

    若真以为凭着旧年困守乡土的经验,便可以转战天下、战无不胜,那可是最大的笑话,所带来的后果也要更加严重得多。

    果然听到薛涛这一番话,便有几人脸上流露出挣扎犹豫之色。往年世道大乱,他们没有选择。可是如今乡土归治,又受惠行台政令良多,他们各自安在乡土,不愁没有源源不断的财货入门,生计无患,还能享用不尽。

    河东乡流也非尽是孤胆厉念之徒,还有多少人怀有跋涉远行、从戎逐功的志向,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确如薛涛所言,他们若自觉得没有那种才力,此刻退出不过是因自身胆怯受人嘲笑,但若真的上了战阵而犯大错,行台追究下来,他们整个宗族或许都要因此覆灭!

    “将军,我、末将……”

    过了好一会儿,席中才有一人一脸苦涩的站起身来。

    “不必多说,交出符令!”

    薛涛摆摆手,根本不愿再听这人有什么理由或借口。

    大军出动在即,他才清理当中这些志力不堪的兵长,看起来是有几分可笑。但事实上如果不是赶在这个机会,他以前也根本就做不到让这些乡士乖乖交出各自部曲。

    行台对河东宽宏包容,这也意味着干涉的力量不大,军府的建设也要全凭薛涛自己。而他又被过于旺盛的家势所困扰,虽然可以凭着常年积累的威望将乡勇们统筹起来,但也不敢过于强硬的根除更深层次的弊病。

    所以如今的他,是深深的感受到行台在复治地方的强势态度,除了本身势大之外,也的确是当下世道所需要的。没有这种涤荡污秽、痛割弊病的气概,纵然得于一时表面的兼并,但却绝难彻底的凝合。

    就如眼下这种局面,他们河东乡流有幸得于暂时苟且于乡情之内,可是一旦临事,人心便涣散难聚,令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想到此前还自觉得河东军府创设数年,集练已经渐具气象,求功心切的频频请战,薛涛便不免羞愧脸红。行台旧人们薄视非议于他,大概也是一眼看出他这所谓的河东军府,不过是虚具其表罢了。

    大帐之内,幢主以上的兵长们俱都列席,随着薛涛自己沉默不语、检讨自己的过失,陆续又有几人起身离席,将自己的符令留了下来。

    每有一人站立起来,薛涛就觉得自己心里被捅了一刀,脸庞更是火辣辣的疼痛。他原本还自觉得自己思虑还算周详,也做好了待命而动的准备,当现实坦陈眼前时,却让他羞愧的无法接受。

    “若大将军知道了河东军府被经营出这副样子……”

    薛涛想到这里,心中不免又是一动,再次翻出大将军的调令翻看一遍,才渐渐似有所悟。

    调令中并没有规定行军的路线、包括具体的军期,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原本薛涛还感念于大将军信重,但眼前事却让他感想更多。

    这一次的军事调度,并不独限于他们河东军府,而是一次跨地域的整体调整,围绕塞胡南来的王师部伍便有好几部分。除了关中军府于北地等郡县层层设防之外,尚有关西精锐、新组成的镇武军同样出关作战,而在目下的陕北,还有弘武军这一老牌劲旅。

    塞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