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若昂二世逝世(中)

    第五十章 若昂二世逝世(中) (第1/3页)

1483年,哥伦布继承了托斯卡内里的“衣钵”,再次提出向西航行的方法,而且哥伦布的想法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思想是以大西洋上的群岛为基地,使用“等纬度航行法”,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让你确定你会到达何处,但它的好处就是能确保你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所以防止哗变是很重要的)之后一定能到达该纬度附近的一处陆地——如果那里真的有陆地的话。

    当然,葡萄牙政府经营海上事业多年,麾下人才济济,能人辈出,因此眼光比其他欧洲国家不是一般地高,不会像西班牙、英格兰、法兰西那样逮住一个是一个。

    所以“研究”之后,葡萄牙政府拒绝了哥伦布的建议。

    但是送上门的建议就要尝试,于是葡萄牙背着哥伦布搞了一次失败的航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发现新大陆的机遇第二次错过了葡萄牙。

    ……

    当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仍然是越来越红火。1487年迪亚士的航行成功越过非洲最南端,抵达了好望角。

    迪亚士后来的运气却不是很好。1500年卡布拉尔远征印度的船队偏航到巴西,回国报道发现新土地的喜讯时船队遭遇了海难,遇难者名单中赫然有迪亚士的大名。

    “近代航海几人回”,看来不是一句空话。

    1488年,对于葡萄牙,这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年,在迪亚士返航的同时,两件大事发生了,对葡萄牙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这两件事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第一件大事是,葡萄牙人到达印度!

    What?葡萄牙人怎么就到了印度?难不成是飞过去的?

    葡萄牙人当然不是飞过去的,他们是海陆并进走过去的。

    这个事是依赖一名叫科维良的间谍完成的。科维良这个间谍是地理大发现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从这一点来说,什么明石元二郎,维特,佐尔格,都没有科维良在历史上的贡献大。

    葡萄牙王国间谍科维良乘船到达埃及的亚历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