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新武器(上)

    第五十三章 新武器(上) (第2/3页)

三岛并入西班牙。在三十年战争期间,甚至还要实现扑灭新教的理想,当然,这个没法让斐迪南实现了。

    这两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斐迪南发挥自身优势,借鉴(抄袭)后人的火炮制造技术。

    斐迪南对此决定引用某(以及所有同类)的普遍方法——铁模铸炮法以及罗德曼铸炮法。

    早在新大陆时,斐迪南就每天抄录记忆中的铁模铸造火炮法(炮与图一旦合在一起,会导致和谐)这本大作。

    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这是龚振麟发明的方法,但是它被非常详细地收录到了魏源的《海国图志·卷八十六》中——魏源真是个好同志!

    “先用每瓣内面,用细麦麸灰,和细沙泥调水,用扫帚薄薄刷匀,如粉墙状。次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刷之,两瓣相合,如合瓦形。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余法皆与用泥模同。……”

    斐迪南将抄录好的方法以及图片送交撒丁岛上的以撒·阿布拉瓦内尔等人,作为本年的圣诞礼物。

    铁模铸炮法是龚振麟正值鸦片战争英军入侵之时发明的,大大提高了洙炮的速度和效率。

    由于西方工匠是按月计薪的,并不以铸炮数量计薪,因此此法有助于大大降低成本,可以缩减达二三十倍左右,当然,由于小麦丰收以及棉纺织的进步,撒丁岛现在是不缺钱的,甚至导致欧洲平均粮价降低25%,法国部分地区遭遇粮食倾销(见后面“撒丁工农业”)。

    不过,铁模铸炮法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说铁的白口化之类的。

    斐迪南又开始鼓捣“罗德曼铸炮法”,又称“内膜水冷技术”。

    火炮铸造废品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炮管内外的冷却速度差距问题。而且炮管的口径越大,炮管壁也越厚,炮管内外冷却速度的差距也越明显,由于这冷却速度的差距,许多材质不好,不够均匀的炮管,就会在冷却时因为热胀冷缩而在火炮身管产生裂痕。而身管出现裂痕的炮管,自然就是废品了。

    而内模水冷技术,可以保证内外管冷却速度相同,或者经过实验与调整,将速度差异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下,如此身管就不会产生内伤了。这一来立刻把废品率降低到个位数百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