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造炮技术进步

    第八十九章 造炮技术进步 (第1/3页)

    ……

    不过,斐迪南现在手头还没有卡伦舰炮呢。之前撒丁岛的造炮,主要集中精力生产“红夷大炮”,1495年度,撒丁岛产出18磅英制寇菲林长炮合计2000门,在当时的西方,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但实际上,斐迪南对这个数字是很不满意的。

    数量上,它没有满足斐迪南的需求。

    质量上,由于初上手,无论是斐迪南从伊比利亚招募的工匠,还是后来来自英格兰、佛兰德、德意志等地的匠师,对中低碳钢的含碳量控制都还不怎么好。

    技术上,由于罗德曼铸炮法所需的U型管和各技术参数难以确定,尽管斐迪南提供了最大的帮助并且那些欧洲砖家(其实他们在15世纪末确实是顶尖专家,但相对19世纪的技术的话就是不折不扣的砖家了)已经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仍然只能在年底才能投入使用。

    所以至今为止,斐迪南都只用上了铁模铸炮法铸造的火炮,自然使用寿命和质量都是有所欠缺的。不过比法国人还是好了很多。意大利战争期间,阿拉贡的新火炮没有派上用场,因为阿拉贡军队主要是在打酱油和助力游击战,所以些许缺陷倒是没有体现出来。

    不过,斐迪南对自家的缺陷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他现在迫切地期待着技术上的突破,不过好消息已经传来,可靠的U型管已经制作了一些,技术参数的测验也很幸运地解决了很多,明年开始,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应用了铁模铸炮法、内膜水冷技术两大造炮神技生产的火炮了。

    而且,熟悉了新技术的枪炮匠们,每一个十人小组每天能铸造十门火炮。一年下来,去除放假的时间,也能铸造三千门火炮这样吓人的数字。当然,考虑到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现在斐迪南缺煤缺铁,总量肯定会打个折扣。但是,年产万门火炮,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那么,就可以上手一些其他的炮种了。之前的炮,绝大部分是清一色的18磅英制寇菲林长炮,追求数量,用“红夷大炮”的海洋堆死对手。现在数量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