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当我在这里!

    第五百八十九章 当我在这里! (第2/3页)

摹印。

    如果说第一集主视角是老师傅,第二集主视角的故宫修复师中的年轻一代,第三集里在透过书画修复,就是在默默总结历朝历代的文物修复师的合家欢了。

    观众们惊讶于书画的修复方法,最核心的是“洗揭补全”,才知道某些书画可以直接泡水里进行清洗,揭的时候看得心惊肉跳。

    最有意思的是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修复师与文物进行着对话,因为书画是最难保存的,历史价值也是最高的,历朝历代流传下来,都经过无数修复师的巧手修复过。

    皇家珍藏的名家字画传承了千年,通常每百八十年修复一次,在从背后贴满用以加固的折条,从贴折条的手法中,能看到历朝历代修复师的手艺。

    这样一来,和以前的前辈们对话就实现了,可以看到前辈们的手艺,用料,技法,通过现代科技的检测,还能发现画中的惊天“秘密”:当年的皇家工匠,竟让有胆子肥的曾冒着砍头的危险偷工减料。

    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这句话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

    在重新修复装裱书画的过程中,与上一代修复师隔空的对话交流,就是书画组成员们最有乐趣的点。

    与此同时,故宫的顶级名画也一一展示了出来,《游春图》《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展示着父辈的功绩,也展示着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家的登峰造极的绘画技艺与技巧,让人兴奋不已。

    “唉,要是《溪山行旅图》也在北京故宫就好了。”

    “都是泪,还有好多呢,最好最好的那些书画作品,都被老蒋运走了。苏东坡的《寒食帖》,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书画收藏上,台北故宫赢了。”

    许多人都以为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东坡肉型石是台北故宫的招牌至宝,其实只是方便展出名气大而已,世面上流传的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严格来说只有毛公鼎算其一,而翠玉白菜肉形石贵重无疑,较真的话是远远匹配不上“镇馆之宝”这个称号的,台北故宫最牛逼的还是书画收藏。

    看着节目,了解文物的观众都在感叹着,

    “当年老蒋把容易运的都搬走了,书画是首选,据说当时还想拿走司戊母鼎的,只是太沉运不了。

    北京故宫里的现在这些顶级书画作品,很多都是民间捐赠的,有民国四公子之称的张伯驹先生一人几乎就占了一半,这幅《游春图》就是他捐赠的,还有“魔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