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人力资源成熟度

    第682章 人力资源成熟度 (第2/3页)

业软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交付验收,每一个环节都有数道乃至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非常严格的交割时间,并行开发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一些大型外包项目,同时为一个项目服务的员工,就超过数千人。

    那么,如何把这数千人管好,如何让这些人分工协作,是非常考验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件事情。

    而ipro,如果按照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来衡量,几乎可以做到第五层,也是最高一层最优化层。

    人力资源成熟度分成五层,第一层是初级层,特点就是管理混乱、职责分配不清、员工忠诚度低、各部门目标不一致。很多未改革前的国企,就处在这一层。

    第二层叫可管理层,这一层就要比第一层好多了,但仍旧有业绩目标不明、执行反馈系统不清晰,以及由此导致的效率低下,工作超负荷等问题。很多已经创立了几年的小型民营企业,也都处在这个阶段。

    第三层是可定义层,一般企业能做到这一层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层的公司,已经全面实行标准化和文件化,也能够把运营中找到的技能和窍门形成文件,在组织内有效扩充传播。同时,这些公司也会随时评估和测量这些放入流程的技能,是否符合市场和竞争的变化,加以调整。大部分正处在发展期的企业都处在这一阶段。

    第四层是可预测层,能进入这一层的企业已经非常少,在前三层的细节都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在这一层,企业透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具备了鉴往知来的预知力,在经验中提取出了有效数据指标,并且对很多此前不可控的变量都能够有效预测,做定量的分析和控制。世界五百强中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在这个层次上。

    最后,就是第五层,也是最高层最优化层,能满足这一标准的公司,已经满足了前面四层所有要求,与第四层最大的区别是,这些企业的管理体系已经实现了蜕变,管理体系会自动对自身做出持续性改进,重点是自动和持续。

    在这一层中,管理体系可以发现那些流程可以对企业产生最大效益,而那些流程又会减少效益,针对未来市场变化,企业流程如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等等。

    当然,很正的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现在还没有正式问世,在很多细节上ipro肯定不可能一一符合,但ipro的人力资源成熟度的确达到了“自发优化”的程度。

    可能很多人会说,看起来也没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