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回 南方二帝

    第三百零八回 南方二帝 (第1/3页)

    益州分南北部,则犍为、巴郡及其北为北部,朱提、牂牁、越嶲三郡以南为南方。刘焉时期益州的治理地区大多集中在北部,对于南部少有管理。但这并不代表刘焉放弃了那片沃土。

    益州南部盛产象牙、白银等等珍贵奢侈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益州南部成了汉朝贵族剥削的地区;当地人并没有因为这些奢侈品发家致富,反是因为这些东西,让本地人变得贫苦无比。

    不仅仅是因为益州大族以及朝内官员对益州南部的剥削,为了防止他们反抗,中原人并不教授他们农耕、织布等等基础生活方法,反是用这些东西“正经”的收购他们手中的黄金、象牙。

    益州南部百姓苦不堪言,也因此屡屡爆发动乱。直到刘备时期,刘备施展仁德政策,才让南方叛乱减少;但刘备死了还没多久,南方部落便叛乱不止,直到诸葛亮亲征南中之后,一切才得以缓和。

    南中人至今依旧感激诸葛亮仁德,正是他将蜀中的所有耕种、丝织等技术带到南中,才让他们得以渐渐富裕。诸葛亮也知道,蜀汉只有一个小小的益州,如果不将后方稳定,并使之富裕,蜀汉根本不会有起色。

    为了治理南中,诸葛亮又设立庲降都督,一共有六人担当此任,分别是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因为张翼行事刚烈,得罪了许多南中部落,因此也曾爆发过叛乱,但马忠之后,南中稍平。

    因为刘璋之前派遣了李恢进入南中,与其部落打好关系,因此,刘璋这次南下并没有被南中大族多方刁难,反是因为多年来备受压迫的缘故,如今来了一个仁德之主,颇受欢迎。

    建宁大族雍家族长雍闿,本什邡侯雍齿之后,总所周知,高祖刘邦最为记恨的人就是雍齿,但却依旧将他封了侯,什邡地靠成都平原,至于雍闿为什么会到建宁,不得而知。

    雍闿此人反复无常,不知是不是继承了他先祖的性格,但面对刘璋的时候,雍闿反是一副颇为欢迎的模样。

    此日刘璋刚刚带领部队自蜀郡入犍为,过朱提,来到了建宁;正遇雍闿领私兵前来迎接。刘璋手下不多,带着近百辆车辇,尽是多年来益州财产,金银珠宝、宝马良驹不计其数。刘璋见雍闿来迎,竟丝毫不心痛,让出十辆车的珠宝给雍闿。

    雍闿感激涕零,竟是说出一句破不要脸的话来:“我祖上世忠于高祖皇帝,而今刘益州南下避难,在下亦当效忠我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天下人谁不知道雍齿数次背叛刘邦?真亏的雍闿说得出这种话来,刘璋麾下之人纷纷表示不屑;刘璋虽然知道典故,但也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夸赞了雍闿一番后,便在建宁安顿了下来。

    安顿下来后,雍闿又自己请缨,前去联络云南、永昌、等地的豪强与刘璋联合,共立刘璋为主。刘璋以为得到了南中人心,便笑而受之。

    刘璋成功管理南中之后,因雍闿谗言,自立为建宁王,自建封国,以长子刘循为太子,臣下、豪强各自封赏,而雍闿则是因为建国有功,被刘璋封为车骑大将军。雍闿知道刘璋脑袋简单,便借此机会近乎平分了刘璋的权力。

    但刘璋头脑简单,他军营之中却有脑袋出众的人,谋士李恢便是其一。此人便是建宁郡人,自然对于南中豪强颇为熟悉,这个雍闿毕竟是雍齿之后,反复无常,何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