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功不可没!

    第三百二十六章 功不可没! (第2/3页)

    老人和孩子跑不动,就用镰刀砍路边的草茬子,用筢子搂树底下的落叶,背回家当柴烧。

    腊梅深知拾柴火的艰辛。前世家里没柴烧,王晓华一大早就扛着筢子、背着篓筐去搂柴。那天天气特别冷,地上下了一层霜。由于有霜冻,地上的草叶比较容易搂下来。

    王晓华搂啊搂,搂啊搂,在沟边上搂了一堆又一堆,装了满满一篓筐,压得仄愣仄愣地背回家,在庭院里摊了厚厚一片。

    中午放学后,再看那柴草,却成了博博一层,柴草下面的土地湿漉漉的。

    原来,由于这天气温低,柴草上面被裹了一层厚厚的霜雪,体积比原来大了两、三倍。太阳把霜雪晒化以后,柴草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一大篓筐装不满一小筐头头儿。

    这世里绝不让王晓华再像前世的自己,去搂被霜雪裹了的草叶。

    但拾柴火是免不了的,因为这个时期农村一律烧柴火做饭。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柴是第一位。

    要想不搂草叶,必须备下足够的烧柴。

    其实,前世现代的柴火有的是。那里的人们做饭不烧柴火,条件好的用电、用煤气,条件最次的,也用蜂窝煤炉子。

    能还田的秸秆儿都还田,不能还田的如棉花柴、芝麻秆,人们又懒得往回弄,在地里的葫芦沟里、道边儿上,扔的到处都是。

    尤其是大面积种棉花的承包农户,棉柴都没处除消。拔了以后,地里堆的一溜一溜的。为了腾地,得花钱雇人往外运。谁要是有用项无偿弄走了,高兴的棉农不要不要滴!

    腊梅在棉柴上动了心思。

    说来也巧,现实中十一队的春留地(留着明年播春作物的土地),正好是前世现代的棉田。而且棉田面积远远大于春留地。

    腊梅去问棉农,棉农告诉她:“你要要,尽管要,要的越多越好。”

    腊梅:“行,你䝼好,保证地净棉柴光!”

    腊梅通知十一队的社员、干哥哥郑存梁、好朋友崔桂兴,让他们明天一早到村南十一队的春留地里推棉柴,白头发老奶奶把她那里的棉柴都弄到那块春留地里了,想要多少要多少。

    这一晚,待贾凤娇睡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