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倭国的柴窑展品

    第364章 倭国的柴窑展品 (第2/3页)

的感觉不够。按说,柴窑不应该如此。”

    徐北武想了想,接着说道,“结合我发现的胎土特点,还真有可能是处理过的汝窑胎土。如果照中原说的,是北宋中期的,那么当时有工匠,甚至是柴窑工匠的传承者,尝试烧造,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你们师徒俩,认定的结果是,不是柴窑的可能性偏大?”

    “嗯。”师徒俩这次一起应声。

    “不过,这样的东西,即便说不出窑口,那也是稀世珍宝。这是我见到了最像柴窑的一件东西。”徐北武接口。

    华夏传世的瓷器,顶尖的名贵品种,你要说出几种,可能会有相对的公认,但要是只说一种,往往会引起争论。但是这个没出现过实物的柴窑,却不一样,如果真有实物,那恐怕就会被认定为最名贵。

    大名鼎鼎的《格古要论》中,对柴窑就有如此评价: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隋东辰眯起眼睛,“几年前,倭国展出了一件所谓的柴窑,我特地去看了。”

    “我听说过,也见过图片,总觉得差点儿什么。当时权威媒体的报道,也只是疑似柴窑。”徐北武应道。

    柴窑实在是太过神秘了,可以说,是困扰华夏陶瓷史的千古之谜。

    就在几年前,倭国的一家美术馆,公开展出了一件天青釉百合花瓶。当时是首次公开,同时有人认为,这就是失传已久的柴窑实物。

    历史上关于柴窑的鉴定描述,只有四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这件百合花瓶,的确具有这样的特点。同时根据介绍,这件百合花瓶,送到过牛津大学,进行过热释光年代检测,时间也吻合。

    不过,检测的时间不可能是精准的,有三百年左右的跨度。

    根据倭国方面的介绍,这件百合花瓶,是六百年前,明代一位皇帝赠给倭国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后由一个家族世代相传。

    “我去参加了展览,这百合花瓶,有点儿像青铜器里的花觚,带有青铜器向瓷器发展的特征,不过,我觉得,更像宋代的青釉立件。”隋东辰道,“釉色偏蓝,更接近正常的天蓝色,而不是那种雨过天晴云**的那种通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