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失踪

    第六十三章 失踪 (第1/3页)

    柳展云说的新人最高价,其实也就是接近三万左右而已,在2000年的现在,这已经算是个很高的价格了,很多北林省普通人此时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千块左右,三万是他们将近三年的工资,在音乐圈子,新人能拿到这个数字说出去的话算是个颇为吓人的价格了。

    范诚在得到这个价格后也没多说什么,很干脆的签了协议。

    但要说范诚对这个价格是否满意,在这个环境下当然是很满意的,可关键其实是这个环境。

    为什么华夏缺少优秀作曲家,有很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华语的发音不适歌曲,比如华夏的文明太过于宣扬文字的重要性,从最初就把音乐给忽视掉了……

    这些原因范诚不是专业也无法深究,但有个方面范诚是觉得肯定也是原因之一,那就是对这些创作者的报酬太低了。

    报酬太低的原因,对版权的保护是个很大的问题。

    对公司来说,三万买一首歌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一首歌三万,一百首歌就是三百万,一个大公司的曲库,没使用过的歌曲何其之多,这些歌的购买可都是要花钱的。

    而公司对那些发行了的歌曲,能获得的收入却并不多,除了发行专辑赚到的钱以外,电视台购买音乐版权的价格是很低,像不少市级初级电视台甚至不会掏什么使用费,在这个年代,公司也没办法一家家电视台去找,尤其这些电视台里有很多可能还是国家级电视台。

    至于卡拉ok,范诚世界也是由日本人发明的这东西在这个世界也是存在的,而卡拉ok里歌曲的使用权,在欧美国家倒是贯彻的还好,可在华夏,连卡拉ok本身都是这两年刚进入的,一百家卡拉ok里,恐怕有九十九家用的是盗版系统,使用费?要开始贯彻那东西,恐怕至少还需要十年到十五年。

    除了作为歌曲发行以外,公司最好赚钱的恐怕也就是被广告跟电视剧之类的选作使用歌曲而已。

    曲库中的大量歌曲花了钱后是不会使用的,所以本质上,那些走红的歌曲,其实是要回来反哺这些歌曲的使用费的。

    所以,也不能说公司方面压榨创作者,实在是从最初的根子上就有问题。

    而这个问题,更是要联系到华夏的经济跟落后,华夏作为一个追逐者现阶段很难谈版权上面来,这个问题就大了。

    而真正经济好,版权成熟的国家呢?

    作曲家虽然卖的也是版权,但大部分作曲家都保存着自己对歌曲的使用权,而歌曲一旦发行,作曲家还能在其中得到发行分成,这个分成的价格通常甚至是数倍于歌手的,再比如从电视台到企业的使用,卡拉ok的版权使用,走红的歌曲,这两者的收入甚至占作曲家收入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歌曲发行的版权收入很可能只占三分之一而已。

    这种健全的版权制度下,作曲家往往富的吓人,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