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武

    第五章 学武 (第1/3页)

本以为家中独苗因为感染伤寒病死,没想到在准备丧事的时候死而复生,加上今年收成不错,朱家两口子心情很好,一直盘算着能剩下多少粮食,今年是不是能过个好年。

    眼见着秋收晒粮快要到尾声,朱家夫妇却又有些忧虑,全村都有笑脸的时候,朱家夫妇这个样子难免特殊些,,乡里乡亲的看见,难免闻讯几句,这才知道朱家那个小子这几天精神不太好,让朱家两口子以为孩子是不是旧病复发,或者闹伤寒的时候落下了病根。

    得病是要命的事情,看病吃药更是无底洞,大家听到这个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口头安慰两句,宽宽心。

    朱达这几天精神的确不好,但身体没任何问题,他之所以精神萎靡,是因为一直在考虑做什么,做什么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才能不被人作为猪狗对待。

    这个时代可没那么多选择,做喜欢做的,顺应心性,必是富贵豪门子弟,而且寻常富贵豪门都做不到。,作为寻常军户,可选择的路就非常少了。

    越是回忆这十年的人生,想起越多的细节,朱达就越是颓丧。太多让人无奈的事实了。比如说自家这个军户身份,在大明体系里,或许只比贱役高一些,还不如寻常民户百姓。因为寻常百姓缴纳的税赋比军户要少,而且有更大的人身自由,卫所军籍可比保甲户口多了不少禁锢。

    学文?寒窗苦读,四书五经,科举上进,考秀才,中举人,最后做进士,荣华富贵,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条路,事实上,在朱达那二十多年的人生中,这条路也是主流,只不过变了种形式。

    朱达仔细琢磨了这条路,越琢磨脸上的苦笑就越重,这模样把父母又吓得够呛,朱达很快就确定这条路不适合自己,虽然他当年是理工科,但文科相关也学得不错,可朱达大学毕业之后就有了厌恶考试的情绪。

    不是说不能学习,不是说不能考试,那二十余年的人生中,朱达知道自己是孤儿,知道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他一直学习的疯狂努力,一直在透支,那时的朱达不敢留太多余力,生怕错过就是遗憾一生。

    除了那努力到透支的状态让人不想重复,朱达还考虑到很现实的因素,在大明谁不知道科举是条青云路。通往荣华富贵。军户倒是可以参加科举,卫所军籍子弟考中举人进士甚至中状元的都有不少。但供养读书要花钱,买笔墨纸砚,请教书先生,练墨卷备考,都需要银子,甚至连参加考试的食宿住行也是平民很难承担的花费......

    从前村头巷尾听人议论还不明白,可现在回忆,周围村子有人想要读书光耀门第,结果没考下什么功名,倾家荡产,万劫不复的事例不少,倒是考中的没听说几个。干什么都需要个氛围和环境,大同周边,显然谈不上文风昌盛,何况父母养活自己已经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