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构建阵地

    第二百八十章 构建阵地 (第2/3页)

布置到一起的。这并不是有什么秘密需要防着北越军方,而是纯粹出于作战效果的考虑猴版火炮在‘射’程和‘精’准度上都不如原版,同样的瞄准方式却会有不同的‘射’击效果,而这次火炮部队的观瞄及指挥都是由穿越众军官来负责,两种火炮‘混’编的话很容易会造成‘射’击效果的‘混’‘乱’。

    由于采用了预制设计,这种简易防御墙的搭建速度也非常快。按照大本营组织军演时测算的速度,在有充足物资和人力保障的状况下,百米长度防御墙的施工只需要大约十五至二十分钟而已。而如果搭建传统模式的圆木寨墙,就得先挖出地槽,再进行埋设,再快也得要两三倍的时间才行。

    这次的作战行动相比先前的演习,在寨墙后方还增加了一个新的防御装置天棚。这也是大本营根据前方所发回的战斗报告赶制出来的新玩意儿,基本只能用于阵地防御战。结构非常简单,就是由若干木头柱子撑起来的木板棚而已,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预防对手弓箭部队的抛‘射’。其覆盖面都是针对南越弓箭兵的‘射’程作了专‘门’的计算,确保南越军的弓箭抛‘射’不至于在己方阵地造成大面积的杀伤。稍后等民夫腾出手了,还会在木棚上再加盖一层浮土,以防止对手使用火箭进行攻击。

    在山岭防线的攻防战当中,南越军通过密集抛‘射’箭矢对北越军造成杀伤的战术给先遣队的军事观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于北越那些不值钱的农兵,投入巨大的海汉民团士兵可个个都是宝贝,军警部为了降低伤亡率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尽可能地提供给士兵们更好的保护措施。

    由于目前所采用的武器和作战方式的特殊‘性’,军警部的防护手段还是比较有倾向‘性’,不管是防御墙还是天棚,主要都还是针对集体‘性’的作战环境,而并非针对单兵。在北越军官眼中看来,海汉兵的布衣藤盔应该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作战能力极有信心,根本就不需要铁甲之类的防护措施。

    五点三十分,海船已经陆续回到两座近岸小岛上开始了第二轮的运输。这第二轮的运输中除了大量的作战物资之外,前线指挥部也包括在内。以颜楚杰为首的指挥部人员将全部从昏果岛转移到陆地上,在一线指挥这次的作战。这种做法固然具有极高的风险,但同时也反映出军警部对于自身实力的足够信心如果在穿越大半年之后都还没具备打败一群猴子兵的实力,那么大家也就别想着什么全球争霸,做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之类的白日梦了。

    又过了大约二十分钟之后,一队在营外巡逻的南越士兵终于注意到从东边临海山口的方向传来的响动超过五百名民夫和工兵正拼命赶工挖掘阵前壕沟、搭建工事,所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噪声已经顺风传到了西边。

    此时整个防御阵地已经初具雏形,外围的障碍物铺设工作完成了九成,寨墙完成七成,壕沟正在挖掘中,而后面的天棚也搭建了近一半预定面积。海汉民团下属七个连的作战编制已经有五个连抵达了一线阵地,而北越协从军共计两千四百余人的作战队伍,也已经有七成到位。剩下的人员也正处于由岛转陆的运输过程当中,预计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登陆。

    这支发现异常情况的巡逻队本来还有机会干扰一下登陆部队修建防御阵地的进程,但他们接下来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带队的军官并没有及时派人回营报告,而是带了队伍直接朝着阵地这边来了,大概是想先确认一下这边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情况。

    “基地注意,基地注意,这里是了望哨一号,有一队南越军队正在从西边步行靠近基地,距离大约八百米,人数约二十人……配备有弓手四人,没有看到火枪一类的武器。”

    指挥部的电台中传来了位于旁边山头预警哨的警示,颜楚杰立刻向位于第一线的作战部队下达了命令:“南越的一支巡逻队正在靠近我们,俘虏优先,如果不能实现那就地消灭,不要放跑了活口!”

    “做事了!”钱天敦放下步话机之后立刻让几名排长召集特战连集合。对方既然只是二十人的巡逻小队,又没有火器,那么由自己的特战连出战就再合适不过了。

    在后续部队抵达阵地之后,钱天敦的特战连已经将正面的位置让给了其他作战部队,而自己的人马则集中到了靠北边山脚下的密林中。在得到出击的命令之后,特战连便从林中慢慢沿着山脉向西北行进。

    在山顶的了望哨指挥之下,特战连避开了南越巡逻队的行进路线,百余名战士隐蔽在林间,默不作声地看着那队南越士兵从大约百米开外的距离上向东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