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恩里克的见闻

    第三百四十七章 恩里克的见闻 (第2/3页)

    恩里克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点了点头承认陶东来的这种猜测。葡萄牙的雇佣兵服务可不仅仅只是在澳门与大明之间存在,从16世纪到18世纪这段时间,整个欧洲都是雇佣兵们建功立业的战场,而参与这个行业最深最广泛的,就当属葡萄牙人了。从欧洲三十年战争到波兰镇压哥萨克起义,从美洲的殖民地到明朝与满清的战场,全世界到处都有葡萄牙人为了金钱在作战。

    比大明更早雇佣葡萄牙人的国家是暹罗,早在1511年,葡萄牙人就进入了暹罗国王的军队为其作战,并且教会了暹罗人制造和使用火器。1538年暹罗巴拉猜王在位时,其私人卫队竟然就是由120名葡萄牙人所组成,这支外国雇佣军后来还在1545年时参与了暹罗与缅甸东吁王国的战争。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当时缅甸国的军中,同样也有来自葡萄牙的雇佣兵存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葡萄牙雇佣兵的职业性。

    在澳门落脚的葡萄牙人为了得到中央王朝的认可,对于援明一向都是非常的热衷,明末徐光启、孙元化等人都曾使用过葡萄牙雇佣兵。因此对于雇佣兵这件事,恩里克并没有任何否认的必要在葡萄牙人看来,雇佣兵和其他的货物买卖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只是一门生意而已。

    “我们希望能以合理的价格,雇佣一批葡萄牙军事顾问,作为教官帮我们训练士兵。”

    陶东来的话让恩里克大脑短暂地宕机了几秒钟海汉人要找葡萄牙雇佣兵,这是什么情况?、

    “请允许我确认一下,你是说你们需要一批葡萄牙雇佣兵?”恩里克瞪大了眼睛反问道。

    “没错。对了,我们只要炮兵。”陶东来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至于费用好说,我可以保证他们的待遇不会低于为大明服役的那些人。”

    随着各处港口的炮台工事逐渐完工,海军战船一艘艘地接连下水,炮兵的缺口已经成为了制约海汉军事力量发展的最大瓶颈。穿越集团中本身就没有正规的炮兵,教官们也都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因此炮兵的训练一直都是弱项。三月份陶东来从广州回来之后,便已经提出了向葡萄牙人雇佣军事教官的打算,只是当时因为周年庆的原因,别的事务太多,又加上澳门方面的态度不明,这事便耽搁下来。这次澳门派了使者来访,执委会认为可以就此再试探一下澳门方面的态度。

    恩里克喃喃应道:“这个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可是理事会那边……”

    “如果你们的理事会里边都是聪明人,那他们就应该能够想到,我们对濠镜澳,对葡萄牙人都并没有任何的恶意。我们总不可能雇佣了你们的士兵,再下令让他们去攻打你们的居住地吧?”陶东来看恩里克已经有点拎不清了,只能是主动帮他点明了这个举措的积极意义。

    恩里克果然一下子回过神来:“啊!陶总你说得对!我想这大概是在当前这种局面下表达善意,化解争端的最佳举措了!”

    澳门方面不放心海汉人在珠江口建立起具有军事作用的据点,而海汉人也不愿意因为澳门方面的质疑就主动放弃这个据点,双方如果继续互相猜忌下去,无疑将会影响到尚在商谈之中的贸易关系建立。在澳门这边缺乏行之有效解决办法的时候,陶东来所提出的这个雇佣兵方案反倒是成为了事情的转机。

    澳门是绝对不可能放海汉民团进去驻扎的,但海汉民团却可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雇佣一批葡萄牙的军事顾问。而当海汉的军队体系中有了葡萄牙军人的存在之后,海汉如果再试图对澳门的葡人有什么不利举动,显然难度会增加不少。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并不复杂,恩里克相信理事会的人也一定能够理解,并且很难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但即便能够让海汉人与澳门的理事会消除在珠江口据点问题上的分歧,恩里克的调解任务也并没有就此结束或者准确一点说,他此行的调解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而已。

    至于另一半,那就是来自南越方面的意见了。虽然澳门这边的理事会认为需要与海汉人保持和平的态势,但南越那边的葡萄牙人可并不这么想。他们所能接受的底线,就是海汉人承诺不再直接介入到安南的内战当中,至于什么武器禁售之类的条规倒是没有提出,毕竟他们也很清楚武器贸易根本不可能禁绝。

    “我们是否直接介入,这区别很大吗?”陶东来听完恩里克的转述之后,含笑回应道:“不管我们是否直接介入,从长远来看,南方阮氏的失败都是必然结果,我能给予的建议就是,让你们的人尽快退出安南战场,该做生意就老老实实做生意,如果一定要强行介入,当心以后在安南连生意都没得做!”

    恩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