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求和使者

    第三百七十二章 求和使者 (第2/3页)

汉人打消了对南越地区存有的野心?

    不管别人怎么认为,但阮经贵觉得海汉人的格局不会像官员们想的那么小,此次前去胜利港谈判,进程恐怕不会太顺利。

    当天下午,“圣玛丽号”帆船终于驶进了三亚近海区域,然而就在距离海汉还有七八海里的地方,迎面驶来了一艘小型帆船,挡住了“圣玛丽号”的去路。

    经过简短的隔空喊话之后,阮经贵得知了对方的身份是“海汉民团三亚水上警备大队”,而对方在获知他们的进港意图之后,便要求“圣玛丽号”尾随其后进港。

    鉴于“圣玛丽号”的来历比较特殊,巡逻船并没有引导它进入胜利港,而是直接带去了三亚新港,并在绕过鹿回头半岛时用旗号通知了岛上的哨所。待两艘船一前一后驶入两河入海口的狭窄航道时,三亚港管委会已经得到了民团哨所传回来的消息。

    “有葡萄牙的商船进港了,看样子是从南越那边过来的。”邱元放下电话,对驻防港区的民兵排长于铁柱说道:“走,去码头上看看!对了,让人去通知一下迎宾馆的葡萄牙人,或许需要他们的协助。”

    于铁柱站起身来,一言不发地戴上军帽,跟在邱元身后出了办公室。

    现阶段所有从澳‘门’出发前往胜利港的葡萄牙商船,都必须先在万山港进行登记,申报船上的人员、货物等等,因此在葡萄牙商船抵港之前,这边都可以通过电台提前得到消息。而今天抵港的这艘船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关的消息传回来,所以邱元不问可知这艘船的出发地肯定不是澳‘门’。

    看到内河中沿着岸边整齐排开的码头设施和岸上井然有序的大型仓库,阮经贵就意识到这个港口的管理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会安港。会安港虽然开埠时间比这里长得多,但从未建成过如此规模的货运码头,看到岸边密密麻麻停靠着的大小海船,阮经贵终于相信海汉人‘精’于海贸的传言并非虚构。

    “圣玛丽号”在前面巡逻船的引导下驶入临‘春’河,往上游航行一段之后,便看到岸边一处码头还停靠着另外两艘挂着葡萄牙旗帜的帆船。这个码头是双方签署贸易互通协议之后,专‘门’划给葡萄牙商船停靠的地方,这样做也是为了便于管控葡萄牙商船上的人员——在这个码头上专‘门’修建了一处旅馆和专用仓库,而外围则是用木栅栏圈了起来,由专人看守出入通道。除了获得特别出入许可的人员之外,大部分葡萄牙船员就只能在木栅栏以内的区域内活动。

    码头上当然也有葡萄牙方面的办事人员,在船只靠岸之后,码头上的办事员便登船登记船上的人员和货物,然后向海汉一方的管理人员进行通报。不过办事员上船不到一分钟就又下来了——船上载着南越来的特使,这种事情他可不敢做主瞒报,赶紧下来通知海汉一方。

    “南越派了使者来?”邱元刚到码头,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吃了一惊。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犹豫不决,立刻便让认人去通知执委会。

    “几个人?”邱元顺口问道。

    “刚派人上船看过了,就两个人,一个正主一个仆役。”于铁柱沉声应道:“另外检查过随身物品,没有发现武器之类的东西。”

    “他们应该不会傻到派人来行刺,那样对谈判于事无补。”邱元隐隐也能猜到几分南越使者此行的意图,如果南越在这个时候还敢用什么非常手段,那就等着直接被灭国吧。

    很快邱元便见到了南越派来的这位特使,标志‘性’的南亚人种肤‘色’,个头不高,看面相应该有三十多岁,眼神中透着几分机灵。

    “在下安南国特使阮经贵,特来此拜会海汉执委会。”阮经贵的汉语说得还算凑合,至少还不需要让邱元临时去找一个翻译。

    “我是邱元,三亚港管委会负责人,欢迎你的到来。”尽管对方是来自敌对势力的使者,邱元还是比较客气地做足了场面工夫。

    邱元听不明白“管委会负责人”到底是什么品级的官位,但看着他身后那一排荷枪实弹的海汉民兵,多少也能猜得到面前这位在本地的身份地位不会太低,当下也赶紧应和了几句。

    邱元在穿越前就是在事业单位做事,对于体制内的一些规矩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他并没有擅自与对方探讨政治方面的话题,而是将他带到码头旅馆,开了一间上房让他先安置下来。至于对方所提出的“拜会海汉执委会”,邱元只是淡淡地让他在这里等候通知。

    阮经贵的房间在旅馆二楼,从这里推开窗子望出去,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下游码头上的繁忙景象;。码头上高大的木制吊架在劳工的‘操’作下不断地装卸着货物,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滑轮系统,货物的转运效率比起传统的纯手工式搬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