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并州急报

    第九十一章 并州急报 (第1/3页)

见自己的主公如此笃信,田丰也不好再坚持闭馆,于是命人张灯,召见那颍川叔侄。

    田丰和赵迁坐在上首,荀彧、荀攸坐在对面,颇有一副面试的意味,如今,见到了两人,赵迁心情大好。

    “汝二人可通报姓名。”田丰开口说道。

    只见两人之中,看上去年轻的那位,直起身子,双手抱拳,道:“吾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家父乃是荀绲;这位是吾之从子荀攸,字公达,曾任黄门侍郎。”

    听到这里,田丰双眼一亮,问道:“哦?竟然是荀家八龙荀绲之子,失敬失敬!”

    “忝依父名,愧不敢当。”荀彧淡然说道,显然不愿意靠自己父亲的名声。

    赵迁坐在一边,忍不住问道:“不知二位先生从何而来?”

    “吾叔侄二人,听闻将军于此处开设招贤馆,特从冀州牧韩馥处来此。”荀彧回答道。

    田丰轻抚胡须,问道:“二位为何弃州牧,而奔太守乎?”

    赵迁看向两人,他也想知道,荀氏叔侄为何放弃在冀州牧韩馥手下做事,却来投奔自己一个河间太守。

    荀攸冷哼一声,说道:“韩冀州素性恇怯,今冀州虽遭黄巾之灾,然部州强实,州牧却无大志,吾之抱负何以施为?

    ”

    听了荀攸的话,赵迁忍不住脱口而出:“那渤海太守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海内人望,二位先生为何舍近求远?”

    此话一出口,赵迁就后悔了,这相当于自己提醒他们去投奔袁绍了。

    历史上,荀氏叔侄确实是应韩馥之邀,来到了冀州,不过当他们到的时候,冀州已经被袁绍所夺,所以也就跟了袁绍,后来曹操起兵,二人弃袁投曹。

    荀彧听了赵迁的话,微微一笑,说道:“袁本初,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可暂依而不可久附。

    ”

    “吾亦知袁绍以宽厚得众心。”荀攸接着说道,“然之为人,志大而智小,忌克而少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