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铿锵三人行

    第四十九章 铿锵三人行 (第2/3页)

锵三人行》就是个不拘一格的谈话类节目!

    三人互相认识便往桌边坐下,今天节目的探讨主题是“为什么走进电影院!”。

    延伸的话题包括个人的原因、电影院对个人的意义,对观众的意义,针对中国票房的成长等等方面。

    “我现在很少去电影院了,倒不是说好看的电影少了,就是不想去!最多在家看碟,但是我少年时代,那可是个疯狂的影迷!”

    梁文道坐在镜头正面的桌子左边,看了看对面的沈临和窦文涛,继续说道:“我现在很怀念那段日子!当时我几乎把所有钱都拿去电影院排队看电影,最多的时候一天连赶五场戏,中间出来就用口袋里剩下的一些硬币买面包啃,啃完再看!听起来辛苦,现在回忆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哦!”

    他露出一个微笑,说道:“但当时真有一种全身充满幸福的感觉,很舒畅很开心。为什么?因为自由。”

    “电影学者游静写过一段非常美妙的话,大意是进电影院看戏是要有勇气的。”

    “请想想看,我们和一群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坐在同一个漆黑的房子里,目睹银幕上种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场面或许叫我们汗流浃背,或许令我们不住泪下,甚至让我们的脸从耳根开始一片赤红。虽然看不见,但邻居渐趋沉重的呼吸,身体上散发出的异样氛围,难道我们会感觉不到吗?”

    所以说梁文道真的很适合活在豆瓣,天生的装逼犯!

    窦文涛和沈临都默默点了点头,梁文道似乎来了兴致,继续说道:“人间最残酷的景观,人心最深沉的秘密,我竟然就在公众之中看见了,就那样被动地坐在一群陌生人中间,然后被银幕挑动摆布,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或者痛哭,回忆、暇想…走进戏院能不需要勇气吗?”

    “对。”

    终于有人看不过眼了!

    窦文涛向后靠了靠椅子,接茬说道:“包括我很多人第一次进影院,都非常紧张,坐立不安的,手心都会出汗。”

    我可能理解不了你们这些文青的心理。

    沈临笑了笑道:“可能我的年龄有点小吧,我记得第一次进入电影院看电影是9岁时候看的《泰坦尼克号》,我就是觉得很热闹很好玩。”

    1967年的窦文涛是河北石家庄长大;1970年的梁文道生于香港,在台湾长大后又返港读大学;1988年的沈临在京城长大,人生经历、观念观点等自然都大有不同。

    “我说自由,是因为真实。”梁文道继续说着刚才未完的话:“有一些电影,它是把那些流失掩盖在日常锁事中的真实拍出来,把命运无常,人性挣扎这些全部大胆地拍了出来。看电影,尤其是好电影,就是一种在众人中认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