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文艺片当真没有市场?

    第十六章 文艺片当真没有市场? (第2/3页)

拍摄了两个月,口碑差到离谱。

    为什么烂片却能收获高票房呢?

    张爱嘉稍微有点理智,‘我接受票房的事实,但我不认为这是失败!’

    很多业内人士纷纷给出了华语艺术电影已死的旗号!

    ……

    一直忙着《湄公河行动》宣传的沈临接受了《人物》的专访。

    很自然的就聊到了这个话题。

    沈临也是最有资格聊这个话题的人。

    “沈导,针对《闯入者》院线排片过低,您有什么想说的?”

    “无可厚非吧,站在院线的角度,他们当然希望多赚钱,《闯入者》作为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确实不会讨喜。”

    “可还是有很多业内人士呼吁改变这一现状,他们觉得《闯入者》完全被侮辱了,这样经过细细打磨的电影应该得到尊重…”

    “你看了这部电影吗?”

    沈临直接打断他,反问了一句。

    “…这个,我还没有,不过我会抽空去看一眼的。”

    “你看,连你都没看,你凭什么认定这就是一部值得院线花精力推广的电影呢?”

    沈临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中国的电影市场,连续10年每年保持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为什么文艺片突然无人问津了?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要问这些文艺片导演,谁告诉他们文艺片曾经有过市场?”

    “可是…”

    《人物》的记者想了半天,总算想起来了,“不对呀,沈导《白日焰火》可是拿下了1亿的票房,《归来》4亿呢!”

    “可你知道《白日焰火》的出品方为了推广这部电影花了多少宣传费吗?2000万!人家本来就是柏林金熊奖的电影了,为什么还要花2000万出来推广电影?还不为了争取排片量!《闯入者》有用什么手段宣传电影吗?没有吧,就好比一家企业生产出产品寻找代理商,你只是一味的强调你的产品多好,又舍不得总部投钱打广告,就想靠着忽悠代理商来给你销售,可能吗?特别是还有另一家广告满天飞的产品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而且,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