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秋虚度恩情重

    第三章 三秋虚度恩情重 (第1/3页)

    花雪压抑住自己强烈的想去见沅沅姐的心思,让系统索检关于陈沅的信息。

    很快,意识里便出现了一份检索报告,两个位面在这个时代相似性极高,而大花雪给的历史空白很多,大部分只是他自己读过的,即便如此,陈圆圆这个名字在其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其身上平白添加的骂名让人触目惊心,其一生之曲折悲惨,简直如话本一般,很难相信历史居然比小说还要曲折。

    但花雪知道现在不是关心沅沅姐将来可能发生什么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搞清楚这个时期在苏州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有哪些权势人物正处于麻烦之中。

    鉴于两者相似度极高,而中转之地的历史更详细,花雪便直接看起了中转之地的相关史料。然后找到了如今的年份: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

    检索与苏州相关的事情:一共两件大事,一是张献忠等人起义大军近在咫尺,一是当年的苏州赋税无法支付,大量官员因此受到牵连。

    张献忠等人的起义军正在与官军交战,这一点前身从逃难的流民处有所听闻,但具体的交战之处,大多语焉不详,总之,虽然都说快打到苏州了,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动静。城外是流民遍地,城内仍然是风花雪月。逃难的都是流民,有钱有势的人家一个也没有慌张的。所以前身判断消息不真。

    如今花雪有详实的史料,而且两份之间记载并无不同。系统直接用地图描述了战场形势,张献忠的义军红红火火,确实离苏州不远,但其主力跟苏州基本是隔太湖相望。义军和官军交战的战场在江苏与安徽交界的位置。义军如果横渡太湖,确实可以到苏州,但大军横渡太湖,需要多少船?如果只来几船人,即便来了,又有什么用?从陆路离苏州也不远,但中间隔着大明的留都南京城。如果打得下南京,苏州也跑不了,着急有什么用?如果打不下南京,到苏州不仅没有好处,还会被南京分割,所以稍微有点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