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执己见一言为令

    第三十一章 执己见一言为令 (第2/3页)

位,您看是先派人前往苏州,还是等晚上查阅资料之后,准备好再去?而且陛下您如果亲自去的话,除了内臣与侍卫,也至少还得带一个博闻强识的外官一起,否则就是问人家,咱们也不知道人家说的对不对,到时候回到京城,再有人反驳,来回去问得不偿失。”

    崇祯一听也是,不先看看资料,去了也不知道跟人家说什么,不带一个博闻强识的外官,自己和内侍、护卫,哪里听的懂人家说的对不对?崇祯自己即便再自信,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学问上会比那些十年寒窗的进士强,否则科举岂不儿戏。

    “等到晚上查过资料,明天一早启程。至于同去的人选,大伴你坐镇京城,不能动。”

    曹化淳心知崇祯是体恤他身体,他一个太监,有什么坐镇京城的。

    “就让王伴伴跟朕去,侍卫你安排好,不要太多,去六个人。至于外官,你们有什么建议?”

    曹化淳领命去安排护卫人手了,王承恩上前几步伺候着,几个外臣心中思虑着人选,一时陷入沉默。

    温体仁毕竟心中有些准备,首先说话:“陛下觉得四年会元、榜眼、翰林院编修吴伟业如何?”

    吴伟业就是吴梅村,梅村是号,伟业是名。吴伟业是崇祯四年会试会元,本来殿试的状元以他的才华,毫无问题,他发挥也很正常,甚至本来已经取他为状元了。但同届考生陈于泰是主考官周延儒姻亲,周延儒私心点了陈于泰为状元,将吴伟业降为榜眼。这个时候有人说周延儒点陈于泰状元是出于私心,可能是为了撇清关系,吴伟业会试殿试连捷就被拿出来挡枪,说他中会元是舞弊。还是崇祯亲自看过卷子,给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的评价,才平息了物议。所以吴伟业对崇祯感激涕零,崇祯对吴伟业的才华也印象很深。

    周延儒虽然是主考官,应当是吴伟业座师,但出了这种事情,二人之间隔阂甚深。温体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肯定以为吴伟业对周延儒恨之入骨,而周延儒是被温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