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前后倨恭对童孺

    第四十二章 前后倨恭对童孺 (第1/3页)

    崇祯在文化上并不擅长,陈洪谧说的他一头雾水,但他知道吴伟业是行家里手,目视吴伟业。

    吴伟业得崇祯示意,接过话头:“汉时王阳为益州刺史,至九折坡,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见崇祯仍不明白,接着解释道,“他是说:‘一个人接收了先人留给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多次登上这种危险的地方呢!’”

    崇祯听明白了,这是说他从先人手里接过国家的重担,不应该离开京城,使自己处于可能存在的危险之中。心里感叹陈洪谧果然还是这直脾气,亏自己之前还以为他也学会说好话了。他也不知该如何辩解,只好示意吴伟业帮他应对。

    吴伟业明白崇祯意思,反问陈洪谧:“陈大人既知王阳,当知王尊?”知道崇祯不知道,自己解释道,“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这话虽然是文言,但好懂,崇祯听明白了。

    陈洪谧强调:“公子当以孝为先。”

    吴伟业明白陈洪谧言下之意崇祯自己是皇帝,不需要做忠臣,但得做孝子。不过他口才便给,当下辩道:“公子也得忠于社稷。”他这话是说王尊忠于职守,所以勇于任事,崇祯作为皇帝,也要忠于自己的职守,勇于任事,而皇帝不需要忠于其他人,只需要忠于社稷。

    陈洪谧一噎,自知口才上肯定辩不过吴伟业,不过他是死硬的性子,为了真理绝不服软,当下目视崇祯。

    崇祯也知道他性子,自己如果不认错,陈洪谧肯定还得纠结在这上面,现在没开口只是旁边有其他人不方便。他也知道自己出京这件事有些冲动,所以开口认错:“本公子此次确实冲动了,但是这次事关重大,本公子不得不来。”

    陈洪谧一想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