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学九渊格心内省

    第七十九章 学九渊格心内省 (第2/3页)

技巧,在有内力辅助的情况下,比单纯依靠躯体力量战斗,精巧许多。

    又在与锦衣卫一战后从系统中了解了超凡之力的来龙去脉,意识到武道的前路同样广阔。

    这才想到被前身视为根基的《浩然正气》,想必也不是自己之前所理解的那样浅显。

    于是今天一早,花雪也不再松懈,认真研究起被他轻视的《浩然正气》。

    和《易武》一样,《浩然正气》也是王阳明心学大成之作,只是前者悟自《周易》,后者源于《孟子》。

    两者在方法论上不同,但根源的世界观,都是心学的思想。

    理学讲究格物,求诸于外;而心学讲究自省,存乎一心。所以《易武》才有天地皆在心间之说。

    与之相仿,《浩然正气》的理论基础显然也是源于心学思想。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北宋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这便是“求诸于外”的“浩然正气”。三苏的苏氏蜀学,虽然与二程的洛学相异,朱熹的理学也大多源自二程的洛学,但从这一点上看,这种“求诸于外”的世界观应该是当时主流的学术思想。

    而陆九渊与王阳明一脉相传的心学,与之迥异,讲究“发明本心”,“不假外求”。

    王阳明版本的《浩然正气》,要的是“心正而后身修”,“心明便是天理”,“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者”。

    前身在幼时便被先生灌输了“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理念,对于“心”的力量深信不疑。

    但是花雪一个星际时代的人,本来是唯物主义科学的信徒,要他突然转变成心学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可能。

    于是本心动摇,自然不可能算是心正,何来浩然正气?

    正是因此,花雪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