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山翁一卧楼头醉

    第八十一章 山翁一卧楼头醉 (第3/3页)

年的特殊意义,摇摇头,回道:“只是正常的科举,应该跟那件事无关。”

    崇祯点点头,他也反应过来自己敏感了。大大小小的科举年年有,跟内力受到限制怎么看也扯不上关系。只是前天才刚说道这个年份,今天突然听到难免产生有联系的错觉。

    然后却又想起了另一个张凤翼。

    去年兵败之际,深恨其无能,甚至他死后,也是气愤难平,于是撤了他的官职,正常官员死后应该享有的抚恤自然也是一点没给。

    直到之前杨嗣昌上任之后,两人谈起去年兵败。杨嗣昌分析了自从己巳之变之后,敌我双方的形势,崇祯才意识到问题并不全在张凤翼一人身上,其中种种困难,即便换一个人也未必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杨嗣昌自称在那种情况下,他也未必能力挽狂澜。

    杨嗣昌提出既然张凤翼已死,希望不要再对其追责,而是应该按照正常的官职待遇去抚恤。

    崇祯信任杨嗣昌,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崇祯并没有采纳杨嗣昌的意见。因为他觉得杨嗣昌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其父杨鹤抚恤问题的影响,从而在判断时带着感情色彩。

    本来这次前往苏州,也有想要在军事问题上,向异人征求些意见的想法,毕竟书中记载的那些精通天文的,像是诸葛亮和徐茂公,都是精通兵法的。崇祯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有些病急乱投医,把一些传说和史料混淆了。不过也说不定在这个位面,那样才是真的历史?

    不过在见过花雪以后,崇祯就没有兴趣问相关问题了。一个孩子罢了,哪里懂兵法韬略?即便懂,想必也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货色。

    想起花雪,便又想起教出花雪的那位先生,便问陈洪谧:“你接触花雪这孩子也有一段日子了,应当也调查过他的根底。他那位先生,到底是谁啊?”

    陈洪谧当然调查过,但毫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