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九边运筹帷幄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九边运筹帷幄 (第1/3页)

    几人就衣带诏该给谁,帮朱慈烺好生筹划了一番,也不管人家小太子领不领情。

    又查漏补缺了几个问题。比如这个送消息的势力到底可不可信,暴没暴露;如今的蓟辽总督张福臻,要不要给他也来一套袁崇焕的故事;以及最关键的,宁完我此去,到底有多大的便宜行事权利。

    既然崇祯随时有驾崩或者回京的可能,黄台吉便也不耽搁,安排了几个外形不那么粗犷的巴图鲁随行,就命宁完我动身了。

    反正如果有什么新的消息变化,宁完我到了明京说不定还能早知道一些。

    苏州的崇祯自然还不知道满清已经有所行动了,尽管他们得到的消息相当不靠谱,但谁知道他们接着查是否能查到什么,歪打的应对,又是否能够正着?

    崇祯在花雪走后,就让陈洪谧给王心一等几个或罢官在家,或自己归隐的士子递了帖子,请他们去府衙一叙。都是崇祯和陈洪谧讨论过的,因党争或直谏而非贪贿罢官的。

    这其中还有个插曲。

    崇祯离京之前,杨嗣昌知道花雪对明年灾情的预测后,曾说过明年一旦受灾,建虏必然入寇。崇祯离京之后还总想着向异人请教御虏之策。结果见到花雪年纪之后,花雪也没在他面前自吹武略,自然不会还有这种想法,便想寻找那些解甲归田的宿将,多一个人出主意也是好的。

    罢官在家的宿将,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孙承宗,不过孙承宗是河北人,回京之后招也来得及。

    其次是前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在晋与孙承宗等人相比,用兵极其保守。场面和效果上看,是不如孙承宗的,更比不上最擅长画大饼的袁崇焕,所以一直不被崇祯信任。从另一个角度讲,因为王在晋用兵保守,所以兵马粮草武器装备的消耗也远远少于其他几人。正是这一点,在这个时候最让崇祯喜欢。明年以后天灾全面降临,大明明显是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