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逝水不期吾自养

    第二百一十七章 逝水不期吾自养 (第1/3页)

    “那孔子跟老子学的又是什么?”

    “老子的道,贵柔贵虚,是不争出世之道。道家一脉,修行的要求不在才智,只求心性相合。而孔子一门心思出世,又是个性格刚强的,根本不适合老子的道。所以老子初见孔子,便知道他不适合自己的传承。于是把他推荐给苌弘做弟子。但是苌弘作为大周王室祭司,身上的传承不能传给外人,所以教给孔子的东西只有基础和表面。孔子告别苌弘之后,又去向老子辞行,临别之时,老子传孔子水之道。孔子当然还是他那个性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是善?适合自己的才是‘善’。孔子从老子那里学来的是修行的整个体系,并以此为参照,开创了适合自己的体系。”

    “你说孔子性格刚强,不适合老子的道,有什么依据?”

    “两人虽是师徒,其道相反。就以报仇这件事来说,老子心无挂碍,奉行的是太极、圆融之道,对于恩怨并不放在心头,所以在《道德经》里说‘报怨以德’。与之相反,孔子教人做君子,行的是方、直之道。所以有人拿‘以德报怨’来问孔子的时候,孔子就反问他‘何以报德?’然后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你说的老子的修炼体系又是什么?精?气?神?”

    “老子之道,首先是阴阳之道。体魄为阳,元神为阴。动而练精,静而养神。这便是孔子第一次见老子时,从老子处学到的修炼体系。然而老子本人在这个基础上,阴阳逆返,由太极而无极,走上了太上忘情,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道路。我不知道老子是不是教过孔子这些,或者是在孔子离开以后才领悟的这些,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条道路并不适合孔子,甚至于和孔子的道完全背道而驰。”

    “你说与孔子的道背道而驰,那孔子的道又是什么?”

    “孔子的道是仁。仁是一种精神信念。这便是孔子的练神之法。嗯,我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