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动七情杜康何觅

    第二百五十七章 动七情杜康何觅 (第1/3页)

    “不排除有这个因素。不过这东西,原本改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只要定下二十年之期,两种考试模式并举,提前说明二十年以后将要完全替换,整件事并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即便二十年不成,四十年总也成了。毕竟,科举考的学问说到底总是那些,差别只是考察的方式,是八股,还是九股,剔除的,只是那些只会考试的腐儒罢了。”

    顾炎武,毕生都是反对八股的。但是事实上,他反对的从来都是八股文造成的套路化。而对于八股文所要表述的孔孟之道,顾炎武本身就是儒家弟子,或许因为学术原因,对一些前人的说法有所批判,但总不至于完全反对这个。

    尤其是大明灭亡以前,还叫做“顾绛”的顾炎武,还没有经历后来那些国破家亡的磨难,对于朝廷,还是有所期待的。而还在参加科举的他,也还没有更加离经叛道的想法。

    徐开法还是不解:“难道前人就想不到这些?为什么他们没有人尝试去做?这两百年间,贤臣无数,不会都想不到这个吧?”

    “贤臣吗?都是在科举中,被八股取士选中的,谁敢说八股文的不是,岂不是在质疑他们自己身为官员的资历?更别说他们能够在八股文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显然在八股文中下了苦工,对于八股文,心底大多也是认同的。就连年轻时还重学问而轻八股的张太岳,一心改革,却也没敢,或者没想过,提出改一改这八股取士的制度。”

    徐开法没有再问。对于朝廷的弊端,他也有心无力。他一个好好的少年天才,如果不是看不惯朝廷的那些弊端,学不来八股文那一套刻板的说话方式,又岂会年纪轻轻,就弃文从武?对他来说,天下不平事太多,根本管不过来,既然如此,何不从眼前开始,见一件,管一件?至于那些超出能力范围之外,或者自己掺和反而添乱的,就只能静观其变了。胡乱掺和一件超出能力范围的事,远不如管几件力所能及的事,对百姓好处更大。大侠,并不意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