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周刊1

    第83章 周刊1 (第1/3页)

《港漫少年周刊》这份策划,让圣火出版社的社长上官小宝一拍即合,实际上,他也一直在办连载平台,但一直失败。

    本质上,上官小宝靠着《李小龙》这部作品,连载了几百期,赚的稿费收益即使没有一千万也有八百万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他除了买了房子和车子和一定的存款之外,却远远不如黄玉郎那么宽裕。

    原因就是因为,黄玉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创业就逐渐走向正轨。而上官小宝则是创立了多个报纸、杂志和出版社,最好的成就既是圣火出版社,但如果不是新创业出版社的收购和注资,圣火出版社也会破产。

    作为母公司的老板林棋,拿出了一份办杂志的策划,上官小宝觉得跟他的一些想法类似,自然就是非常乐意执行。

    毕竟,这是老板的主义,出了问题是老板这个想法有问题,没有背黑锅的压力。出了成绩之后,也能沾光,执行得力。

    在策划出炉不久,圣火出版社迅速的开始做出了动作,向香港的纸媒刊登公开信。

    “致香港漫画创作者的一封信:

    诸位热爱漫画的朋友们,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动漫产业飞速发展。动漫已不再是低龄幼稚的代名词,而是继影视之后,又一新的文化产业。

    香港漫画行业起于草莽,快速发展时期。时至今日,并非我们自夸,事实上,我们在商业成就上,已是仅次于日漫和美漫之外,第三大漫画市场!根据市场调研,香港本地的漫画出版市场规模约为4亿港元,略微逊色于香港电影,跟香港的音乐唱片市场旗鼓相当。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香港漫画赚钱的仅是极少数。根据统计,香港至少有5000多名漫画家,但作品获得发表的仅有不到十分之一。

    因为,港漫采取了落后的师徒制度,某些知名漫画家,以收徒的方式,网络一批廉价的代笔漫画家。另一方面,大量的漫画家投稿无门,被行业无形的天花板挡在门外。

    而在世界最大的漫画市场日本,早已经是以周刊杂志为核心,更公平的选拔人才,孵化作品。

    以集英社旗下《周刊少年JUMP》杂志为例,其旗下每期连载二十多部长篇作品,由其杂志的数百万读者寄反馈表,优秀的作品获得读者投票支持较多,优秀的作品,强者越强。排行靠后,不受欢迎的作品自然会被淘汰。如此一来,《周刊少年JUMP》几乎每个周都会给新漫画家提供作品连载的机会。根据公平的读者反馈,《周刊少年JUMP》孵化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漫画家。这些漫画家的作品,往往全球发行,累计销量破亿!更改编成为动画,在电影院和电视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