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拍成什么样的大片

    第299章 拍成什么样的大片 (第2/3页)

球应该有近千万的观众认同!”

    确实存在票房注水这种可能,但是代价却是比较昂贵的。因为,注水的票房也是真金白银花钱买票做出来的,而最终分成给投资人的钱,是不到票房的一半。海外发行的话,甚至低于两成分账,这也是海外发行,缺乏买片方造假的动力。

    人家造假票房,是试图把票房刷到第一第二的位置,或者是比较能吸引眼球,有新闻价值的高票房,从而有噱头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进入电影院贡献真票房。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想要赚钱,那么即使刷票房,极限也就三成票房是假的,剩下的都是真票房。而票房成绩越好的电影,其成绩真实性约有保证。因为,即使想要出名想疯了的投资人,也不可能会付出天文数字一般的亏损,去造假。

    相对而言,获奖的电影黑幕操作空间,就大的多了。很多电影明明是狗屎,但评价出奇的高。等到有真实观众去看,才会发现这难道是一泡屎?

    “林先生的意思,是《鸦片战争》是要做成一部商业大片?”李翰祥说道。

    谢晋有点烦恼说道:“拍商业片,我没那个经验啊!”

    别说是谢晋,李翰祥都觉得没底!

    毕竟,《火烧圆明园》也算不上大片,之所以能大人,是沾了80年代北京热。故宫、清末等等近代文化,现在比较流行。

    与此同时,这个年代的大陆观众,也没看到多少不像样的商业片。这种环境下,只要电影不是太烂,就很容易取得惊人的成绩!

    “是的!《鸦片战争》我并不想要把它拍成什么反思、反战,或者什么深刻主题的电影!“林棋淡然说道,“世界上绝大部分都连《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我们太当回事,也不过是屈辱近代史的开端。太想要教育人,可能是我们华人导演的毛病,所以,细节功夫比较厉害,挖深刻主题、人性,也能迎合评委,混进那个所谓的文艺圈子不难。但是,我从来就不把那种拿奖的导演当回事,因为,其审美跟世界主流大众的违背的。别看他们声音叫的大,媒体一唱一和,仿佛他们的审美就像是主流一样,实际上,不对!电影是消费品,表达对一部电影的喜爱程度,最好的办法救是买票。连票房都不愿意贡献的观众,谈论对某个导演和电影多喜欢,实在是缺乏说服力。票房最高的电影未必是最好,但好的电影票房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