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杰里·桑德斯认错

    第750章 杰里·桑德斯认错 (第1/3页)

    几分钟后,杰里·桑德斯乘坐电梯,来到林棋的办公室。

    “茶还是咖啡?”林棋虽然对他很有意见,但却还是作为东道主,进行了一番招待。

    “一杯茶,谢谢谢。”杰里·桑德斯说道。

    很快办公室中的秘书,就沏了一壶茶端上,并提供了精致的茶杯。

    林棋的这套茶具虽然不是古董,但可能比很多古董都要之前,因为,这是顾景舟的作品。80年代,顾景舟曾率队在香港拍卖过作品,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千港元的价格。林棋一口气,买了几十把,十多把是顾景舟自己的作品,其他的则的逊色的多,但也是一些名家之作。

    以后,顾景舟的一把壶往少了说得千万以上价格,其他的那些紫砂壶的名家,也会随着创作者死后,作品价值大涨。

    当然,艺术品的涨价是有极限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时期,是这些作品不当艺术品卖,仅仅是当普通的手工艺品出售的时期。顾景舟跑到香港卖茶壶,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也没多少产品,能够在海外市场换到大量的外汇,所以,想办法把任何能卖掉的东西,换成外汇,之后,用外汇来引进技术和生产线。

    很多人从哪些古董、艺术品后来被炒作成天价来批评改革开放初,败家一般的卖掉了大量艺术品。但是,艺术品从人类历史上的角度来看,回报率并不是很高。

    比如,郑板桥的字画,在其生前就值白银几百两甚至几千两一副,按照实际购买力,应该相当于是生前作品就超过10万元人民币价值。超过250年时间,郑板桥的作品拍卖会上值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250年时间,也就增值了几十倍。

    其他的唐朝的、宋朝的、元朝的那些艺术品,别觉得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元是比较贵,实际上,那些作品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数百年上千年时间,年化回报率是不超过1%的。

    而某些特定的时间段,艺术品、收藏品被低估,存在抄底机会,之后,过了那个时间段,又恢复性涨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