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记者在行动

    第六十六章 记者在行动 (第3/3页)

名人数竟然突破了一百人,而且来源区域很广,最远的是从松江赶来的。报名者大多数都是对科举丧失信心的秀才,不过其中竟然有一位年纪轻轻的举人,却大出韩非所料。

    韩非专门把这位举人请到东跨院客厅,问道:“这位兄台高姓大名怎么称呼?小可得知兄台是举人功名,年纪又这般年轻,正是在举业上求进取的时候,为何对本报的记者感兴趣?”

    “韩东家,小弟金鑫,惭愧的是,两次参加科举都落榜了,对求取功名的心也就淡了,本打算游历天下,长些见识,了解了民申报招聘记者的详情,对记者非常感兴趣,特来应聘,还望韩东家收留!”

    “好,大华盛世出版社欢迎你的加盟!”韩非颇为自豪地说道:“大华盛世出版社开创的,是前人未曾有过的事业,前景远大,相信你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当然,我们会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意愿,来去自由!”

    “多谢韩东家,小弟一定竭力为出版社效劳!”

    记者招聘工作相当顺利,鉴于报名人数较多,韩非与贾宝琴商议后,首期名额扩招至五十名。

    招聘工作结束,韩非把伍十人集中起来,进行了十天强化训练,然后颁发了专门制作的记者证。持证记者代表民申报,在外采编,民申报保护记者的合法权益。

    说到记者证,顺便提一下。这记者证,含有韩非从超级系统获得的高超防伪技术,并用这时代没有的阿拉伯数字编码,最后加盖民申报专用印章。再把持证人信息统一登记,也就杜绝了外人仿冒的可能性。后来也曾发生了几起仿冒民申报记者的事件,都被轻易识破了,更加维护了民申报记者的威信。

    记者培训班结业,韩非作为大华盛世出版社社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各位同仁,你们从今天开始,正式担任民申报记者,从此,你们在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民申报的形象,希望诸位慎之又慎!长达一个月的‘金秋论学’即将开始了,各地宿儒正纷纷赶来高淳县城,正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