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钦差的决定

    第一百八十九章 钦差的决定 (第1/3页)

    科举取仕是国朝大典,虽然标榜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外衣,但作为钦差大臣毛益民,深深知道其中蕴含了无数猫腻,各方利益纠葛错综复杂,这也就是每次科举考试,总有人叫喊不公的原因。

    只是素来叫喊不公的人,多是贫家学子,无权无势,吆喝几声也就不了了之了。一般的世家大族本就是漩涡中一方,深悉行为规则,是不会随便出手的,除非是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

    此次到钦差行辕举报的是金陵徐家,庞大的世家,族中的徐文是户部侍郎,嗯,还是钦差毛益民的同科进士。

    而徐家检举的新晋乡试解元韩非,同样是金陵大户,声名更是传遍天下,毛益民在京中时,就听说这个人物。从京中赶来江南,一路上更是如雷贯耳,处处都在颂扬韩非的仁德。

    徐家的状子检举韩非,母亲新丧孝期未满就参加了县试府试,违反了大华孝期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要求撤销韩非的功名。

    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大华以孝治国,朝廷有明文规定,守孝期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除非得到皇上下旨夺情。最后一点,毛益民想都没想,就否定了,韩非就算声名再响,也只是一介草民,皇上怎么可能下旨夺情呢?

    不过,毛益民也非常疑惑,韩非既然有如此仁德之名,应该是一位孝子才是,怎么会在孝期未满之下就参加了科举考试?难道他根本就是一个钓名沽誉之辈?但似乎也不像,韩非以种痘之法救万民,江宁县舍己救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可能作伪。

    毛益民既然能被皇上委以重任巡视江南吏治,自然是个精细的人,他凭直觉感到此案一定另有隐情。他非常重视此案,但并没有立即传唤当事人,决定先暗中调查一下。

    他先到金陵街头查访民众对韩非的观感,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韩非的背景越来越震惊。

    韩非在商界呼风唤雨的本领暂且不说,他的人脉关系也极为复杂。韩非的师傅是武英殿大学士杜云,师兄是应天府知府余世英,与江苏总督江枫、学政洪方智关系良好,与钟山大隐闻人望堪称莫逆,与金陵薛家、金陵王家等世家大族非常亲近。

    这是何等人物?这足以在应天府只手遮天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