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皇子养成计划

    第四百七十二章 皇子养成计划 (第1/3页)

    通政司接收的奏折,若不是紧急事,一般都是每天定时送到内廷司礼监,由司礼监太监分门别类整理后,分出轻重缓急,再呈送到皇上的御案,等待皇上批阅。

    韩非见今天的奏折送过来了,便吩咐当值太监把地图收起来,顺手拿起一奏折翻阅,然而才看了几行字,又扔下奏折,皱起了眉头。原因无二,这又是一份奏请皇上立太子的折子。

    大明立国后,韩非尽管有了几个儿子,但并没有立下太子,当时也有大臣劝说早立太子,不过韩非以皇子都还年幼为由推脱了。当时情况也确实如此,最大的皇子也不到十岁,皇后张婉仪的儿子更是连五岁都不到,所以大臣们的情绪还不激烈。

    随后的十年来,时不时还有大臣劝立太子的声音,特别是到了最近,皇子们逐渐长成了,年长的皇子已经接近二十岁,嫡长子也有十五岁,朝臣中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韩非能够理解朝臣们的心情,大明有了储君,确实能让朝政更加稳固,这也是大臣们忠心的体现。

    韩非何尝不想到这一点,但是太子的名位是一把双刃剑,早早确立了,固然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却也让太子过早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各方阴谋诡计的对象。他爱每一个孩子,不想因此让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按照正常礼制,太子的人选应该从皇后的儿子中挑选,如今皇后有三个儿子,这就存在了竞争。还有一点,韩非还未当上皇帝之前,就曾立下家规,韩家的子孙不分嫡庶一视同仁,后来也确实这么做的,所有的皇子皇女们,不管他们的母妃是什么身份,都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享受到的待遇也基本一样,韩非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也基本一致。这就形成了一种观点,庶出皇子也不是没有成为太子的可能。

    基于这一点,所有皇子以及他们的母妃们,要说没有争取太子的期望,那是不可能的。皇宫大内素来是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尽管在韩非严厉压制下,后妃们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必然搞些动作为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