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公开招录那些事

    第四百四十一章 公开招录那些事 (第1/3页)

    这个时空的大宋建国十一年,自五年开始延续隋唐旧制实行科举,并分文武,但大官家有意打压朝廷内的武将实力,故此武状元并不受重用,反而是文状元最是吃香,并且提职很快。

    但由于四野依旧未平,周边列强林立,故此在文状元的科举考试中还将君子六艺中的射与击剑包含在内,一时之间出现了不少真正的文士。

    文士与文人不同,乃是文与士的结合体,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文士一般出身大族,自幼收到过良好的教育,这教育包括:礼仪、文字、文章、绘画、律法、骑术、击剑、射术等。

    其实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封建社会穷人是拿科举来当做飞黄腾达的敲门砖的,不然,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去读书的,因为性价比太低,书在古代是一种近乎垄断的资源,而非今天你觉得到处都有。

    文字同样是一种控制手段,首先是生产力毕竟不高,第二是统治者一定是要愚民的,而不是让老百姓都读书,因为读的书多了就容易想入非非,你看那些造反的哪个不是知识分子?

    所以自从魏晋之后,便有了九品官人法,就是将人分成九等,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三六九等人。隋唐的时候也分,不过给了百姓子弟一个能够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即科举。

    不过想像一下,一般的家庭是供不起孩子读书的,你不读书考个屁科举啊,所以真正能去考试的家庭,最起码也是中产阶级的层次。那什么电视上说的家里饭都没有还要读书,纯粹就是扯淡。你就是要读书也没地方读,就算有地方,你爹也得打断你的腿,因为你读书你的弟弟妹妹就得饿死。

    各位看官我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要将章知明主持这次公开招录捕快、巡街、密探房等人员说的明白些。

    章知明就很明白这一点,因为他就出身官宦人家,只是不是大宋的,是一个地方诸侯,后来加入了宋军,才有了今天。

    章知明收到过良好的教育,也在官场混了七八年,正是经验与精力完美顶峰的开始,同时赵玄心还有一层深意,章知明心里有数,那就是郑威手里的权力,一定要分化。

    要知道郑威可是老捕头了,这些人都是他带来的,赵玄心可不是个什么好人,他不说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吧,但绝对是个心机深邃,城府极重之人,至于心狠手辣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