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对策(一)

    第五十七章 对策(一) (第1/3页)

看了看程祁的手稿,又听他鼓吹了一番工人阶级的状况。洪承畴稍事思考之后问道:“自古以来,官府不恤民情而引发变乱的事例不胜枚举。然当今天下并无大灾大荒,四海可谓升平。你所谓的工人暴乱,是否有些杞人忧天?”

    历史上的那一场小冰河期使得中原大地颗粒无收,北方野蛮部落也蜂拥南下,最终将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拖垮打倒,倒退回了奴隶社会。但在这个位面,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水利工程的大规模新建,小冰河期的自然影响大大降低,而从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输入的粮食也让朝廷有能力赈济受灾最为严重的北方几个地区。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另一个位面的大明朝属于叫抱着金饭碗要饭,那个位面的英吉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已经搭好了海上贸易的桥梁,大明官府如果能够顺应时事的变化开放海禁,发展海上贸易,通过海外关税也能凑齐所谓的“三饷”。但就是因为东林党人的阻挠加上保守势力的抱残守缺,使得大明王朝在他的最后几十年里不断地增加农民身上的税负,最终把本来就已经走投无路的北方百姓逼得破罐子破摔。

    而在这个位面,大宋朝廷的一半以上财税来源是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缴纳的利润。面对长时间的自然灾害,大宋朝廷处理起来显然游刃有余得多。更何况,这一场延续了多年的小冰河期对于大宋朝廷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田地中的产出太低,大量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进入到城市里,成为了城市的产业工人。

    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故户部的统计,大宋朝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路,主要都邑的人口均有相当明显的上升,而城市里工厂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但是,工人数量的增长,并不能提高工人的地位。恰恰相反,因为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工人的平均薪酬反而有所下降。

    洪承畴少年时家境贫困以挑卖豆腐干为生。后被同族的长辈洪启胤收为弟子由此才开始慢慢走上了出人头地的路程。早年的经历对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与那些官宦世家的东林党人不同,他很清楚下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诗人们所歌颂的太平盛世不同,绅士们的幽游宴饮总是建立在对下层的剥削之上。士大夫们一顿饭吃掉一个中等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