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护侨(二)

    第一百三十一章 护侨(二) (第1/3页)

    又讨论了一会儿军事部署之后,多耶见时候不早了,便邀请黄太吉留下来一起吃一顿便餐——说是简餐,可依然是在一位伯爵的府上盛大开席,往来穿梭的侍女莺莺燕燕,席间还有歌姬和杂耍艺人献艺,而流水一般的葡萄美酒是从格鲁吉亚运来的,佐餐的鱼子酱是大辽进口的上等白海大马哈鱼鱼子酱,鲸鱼肉烹制的正餐,加上驼峰与鱼翅,这样的奢靡生活,仿佛是要人忘记了近在咫尺的平叛战争。

    充任主人的伯爵是大夏王国的老贵族,他的曾祖父曾经随着大夏几代先王征伐四方,家中院落里的一口青铜大鼎就是六十年前在位的绍宗赐予的。现任伯爵年轻时也曾投身军旅——正如每一位古典时代的贵族那样,他在先王宣宗的时代曾经出征天竺,在攻打葡萄牙人占领的果阿的时候受了伤才光荣退役。

    伯爵的正妻已经故去了,前年为了晚上睡觉不太冷,他又从遥远的东方娶了一位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的续弦。这位寡妇带来了很丰厚的嫁妆——茶叶、铁器还有经书和足够支撑一座庙宇的和尚。

    和尚对于西夏贵族而言是很重要的。地位仅次于土地和人口。

    不论是夏王国还是辽帝国其实几百年来都有一个问题,如何以绝对的少数贵族统治大多数人。辽帝国在庚子变法之前,实际上是以占人口百分之几的契丹族与奚族的贵族联盟统治帝国,庚子变法之后,汉族士大夫的地位在法律层面上得到巩固,作为回报。他们将汉族王朝的统治经验传授给了契丹族,那就是恩威并重,改土归流。

    辽帝国一面封建军功贵族征收山川险要、民风彪悍之处,并以蛮夷充实其中,采用军事手段压制境内的异民族。另一方面犬牙交错的布置各州府道,以警惕军功贵族可能的潜在反叛之心。这一套政治措施是有效的。同时,辽帝国的文化氛围一直以来都较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