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护侨(四)

    第一百三十三章 护侨(四) (第1/3页)

    在阿拉木图城内休养生息的三怪客也被这无情的一幕震惊了,恰好一位来自汴京的老朋友的来信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发生在夏国的这一场叛乱,可以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杭州到辽东,从海参崴到新天鹅堡,全世界的知识界都在关心这一场令人震惊的战争。

    而因为战时新闻管制的缘故,驻在天中城的很多记者只能转发大夏王国军部的官方新闻。而在新闻界里面却还有一句至理名言:不是你的文章不够好,而是你距离真相还不够近。

    有幸从碎叶城的动乱中逃出生天的三怪客正好是一个难得的目击证人,他们发回到汴京每日读卖新闻的独家报道让这家报社一时间洛阳纸贵,三怪客合力撰写的《碎叶惊魂夜》号外的副本一时间被炒到二十文一份还有价无市。

    黄阳把自己的感悟投给了开封的一份名为《西北湾》的月刊杂志,本来他只是想应约写一写有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但却没有想到,国内的读者更关心的是那些回鹘人的命运,特别是陕西路的读者来信纷纷表示他们已经开始担忧自己的邻居会不会半夜闯进家门,把自己的头颅割掉,然后凌辱自己的妻女。

    而且朝廷似乎也在讨论这一种无声的变化,毕竟大宋帝国是一个形式上很民主的国家——至少有财产就有投票权,而有财产的人最怕死了。

    有不少议员们在各自的四级议会上提出了临时的动议,建议采用一种简便的方式来作出夷夏之别——说起来,以夷变夏或者以夏变夷都是由传统的,关键就是在看提议者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

    有人提议设立保护区,给番人划定一个区域,让他们在那个区域里自生自灭,但是士大夫们又担心让他们聚集在一起会日久生变。

    也有人提议,颁发强制入汉令,就像大辽帝国早期做的那样,不承认存在什么异民族,强制同化所有人——只不过当年是契丹化汉人,当然遭到了历史性的失败,到现在不存在什么契丹化的汉族,只存在汉族化的契丹人。就像他们的鲜卑老祖一样,契丹与汉族早就是血脉相连,无法分离了。

    长安府衙门在大家炒得热热闹闹的时候已经开始心动了,一群“热情的本地居民”们浩浩荡荡地游行到了钟楼西北的大学习巷那里,把世代居住在在此的回鹘人店铺都给砸了个稀巴烂,然后给回鹘人的门上都贴上了一个大大的绿色交叉符号。

    赶到现场的长安府、县两级差役们只是制止了打人和试图浑水摸鱼的行为,对于“本地居民”与回鹘人之间的冲突并未过多的干涉,很快,夏国的一些先进经验就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