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唐军的下落(二)

    第一百三十八章 唐军的下落(二) (第2/3页)

未宋国来客想到了中原大地上的一座千古名城:潼关。

    想那潼关也是一座汉唐以来的名关,只是大宋建国以来海内升平,军事意义渐渐下降,历史人文的意义慢慢上升。昔日古战场,今日旅游胜地。而这萧瑟秋风今又是的范阳堡,却受到北方不久之前动乱的影响,一派戒严的景象,显得十分肃然。

    三怪客他们与一群佛教游方僧人一起从城北火车站下了车,程祁注意到这座火车站的安保十分严格,每个站台上都有荷枪实弹的大兵在晃悠,而且不同的乘客分别从不同的出口出站。一等车厢的乘客只简单地检查了一下通关文牒和车票就放行了。

    二等车厢的就要麻烦一些,要挨个的搜身,看到有异族血统模样的,还要多盘问几句。至于三等车厢的,则根本不被允许出站,据说是郡守大人的一道命令,三等车厢只许在车站停留片刻,然后直接出关不许进城。

    三怪客们走的是头等通道,在引导下很快就出了车站。站前有一块很大的广场,史老柒解释说站前广场可不光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集合军队——在铁路运输刚刚兴起的时候,军事作用更大于经济作用。而即便到了今天,通过铁路转运军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最近的北方平叛战争中,通过铁路运输网高效的调集野战军是夏王国快速地击溃敌人的关键。

    所以站前广场又宽又大,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光秃秃的很像是军营的操场一般,门前一字排开一溜小吃摊子。

    巴米扬是真正的所谓苦寒之地,如果不是靠着商路甚至无法供养本地的居民。仅有的几种作物异常单调,看见一点绿草都能让人信息半天。城内也规划的如同棋盘军营一般,据本地的车夫介绍,城中的居民大部分是当年跟随夏王南征北战时受伤的老兵安家在此,他们打了一辈子的仗,也更熟悉军营里的生活。

    离开军队之后,这些老兵带着大包小包的金银珠宝还有田契地契,搂着回鹘的美人,突厥的少女,喜气洋洋的搬进了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一转眼两三百年过去了,城里的居民还保持着送子弟去参军的传统,举目望去,男人不是退伍的老兵就是身着戎装的现役士兵。他们趾高气扬的走在自己的土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