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又一个名人

    79、又一个名人 (第2/3页)

偃的勇猛之名,同样被刘繇知晓了,故而刘繇不再把庞偃也当作朱卫身边一个普通的护卫,故而庞偃也有了资格进厅和朱卫同席而坐。

    在刘繇这个主人还没到的时候,太史慈倒也为朱卫介绍了已经在厅堂中相陪的几个刘繇客卿,这其中最让朱卫关注的,就是在三国历史上留下过名字的许劭,如今他是刘繇身边的谋士。

    许劭可算是一个三国名人了,他的月旦评在东汉末期更是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其实月旦评并不是许劭一个人搞的,是许劭、许靖两个堂兄弟在汝南清河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便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奸善恶,或在朝或在野的知名人物,都在他们的品评之列。

    而在月旦评上评定的人物,经过事后验证,似乎都很让人信服它的精准性。

    凡得了好评之人,无不在此后名声大振,然后便能成为东汉特有举荐制度的得益之人,往往能被举荐为官什么的。

    一时间,许劭、许靖的月旦评,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都想借着月旦评来扬名的。

    当时曹操也求许劭评一下自己,结果许劭给了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还真可算是符合曹操的一生评价。

    其实所谓的月旦评,就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尚未乱时,东汉那些士党之人聚会,对朝廷一些人事表示不满和评论的座谈而已。

    只是因为参加的人都算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结果座谈得出的一些评论,影响力比原本想象的要大,就成了一时的流行。

    后来许劭和许靖似乎闹矛盾了,这月旦评也就此作罢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党锢之争的影响,让他们这些同样和士党有些牵扯的名士,也不敢随便开口评议朝廷了。

    再加上后来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自然更不能随口乱说了,也没那个闲心可以聚会座谈了。

    从原本的历史来说,许劭在月旦评不玩之后,先是去了广陵避祸,可能就是为了躲避党锢之争的牵连。

    后来在刘繇到了江东后,许劭便成了刘繇的客卿加谋士,可算是刘繇身边比较信任的人。

    朱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