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摇撞骗”
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摇撞骗” (第1/3页)
相对于正在清查的其它积案,夏莫青和肖云飞负责的这起动静最小。( )
不要投入大量警力大范围摸排,不要组织技术民警夜以继日看监控、截图再交叉比对,走访询问范围缩得很小,只要从熟悉情况的各责任区刑警队、辖区派出所各抽调一个名干警和几个协警,再请宗教和民政部门派几个干部协助一下就行了。
走访询问和尚道士,晚上比白天方便。
夏莫青不愿意坐等消息,跟肖云飞交代了一下,便同刑警大队长魏井宇和民政局女干部张思玲一起下乡,准备去今晚搞得比较大的几个佛事道场转转。
张思玲四十九岁,一头精神的短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
她的经历很传奇,十八岁担任村妇女主任,21岁提干,先后担任乡民政助理,镇敬老院副院长、院长。
2006年的时候,县殡仪馆搬迁,老主任患癌症,新主任没干几天又遭遇车祸,本来就是个很晦气的单位,又一连死了两个主任,说什么的都有,谁也不愿意去。她不怕,领导上午找她谈完话,下午就去殡仪馆上任,一直干到去年退居二线。
天天跟死人打交道,又是从走农村出来的,对于本地的丧葬习俗是如数家珍。
“以千分之七的理论死亡率计算,全县每年大概会死2100人。但现在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又时有发生,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去年全县共死亡2763人,平均下来一天会死7至8人,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会有七八场佛事。”
夏莫青糊涂了。一脸不解地问:“张大姐,一场佛事最多请十来个和尚道士,可据我所知。在全县活动的假和尚假道士至少有四五百个,他们有生意吗?”
“有!”
张思玲掰手着手指。用一口带着如中口音的普通话介绍道:“死一个人不是做一场佛事,我们这儿长期形成一种陋俗、奇俗、怪俗,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以过世当天为起算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送三’、‘头七’,二三四五六七,断七。这七七四十九天中,送三、五七、六七,要大办;第二个阶段是满坟满孝。过世满三年,要大办;满饭,十年,百岁,这些是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请和尚道士。”
死一个人要搞那么多次,难怪假和尚假道士泛滥呢。
看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张思玲倍感无奈地苦笑道:“这些陋俗屡禁不止,原因很多,主要是它能够部分迎合老百姓心理上的需要。受灵魂不死的观念影响。后人总是希望亡灵平安升天,以利转世投胎,并乞求亡灵保佑子孙安泰、家业兴旺。
一家看一家。哪怕生前不尽孝道,死后都要风光大葬。可以说对老百姓的行为、意识有了约束力。靠的不是法律条例,也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魏井宇补充道:“现在经济好,本地人做和尚道士怕人笑,这个市场就被外地和尚道士占了。[天天中文]很多和尚道士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穿上袈裟,跟在带头的后面哼哼,一场佛事就能赚上百。”
正说着。车外传来一阵锣鼓声。
探头望去,前面灯火通明。一栋小楼门口停满车,院里搭着棚。好多大人小孩进进出出,头上戴着的孝帽,腰里系着的麻绳隐约可见。
负责走访询问在这家做佛事的几个干警早到了,但把警车停远远的,坐在车里抽烟,没贸然进去询问。
天大地大,死者为大。
里面正举行很严重的宗教仪式,要是把和尚道士喊出来问话,正悲痛欲绝的孝子贤孙肯定会跟他们急。
人性化执法很重要,不能案子没查成,反而先惹来一堆麻烦。
夏莫青没说什么,刚掏出手机准备坐在车里跟他们一样等,张思玲推开车门提议道:“主家我认识,您又没穿警服,我们可以先进去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