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翰社首领之争

    第二百三十四章 翰社首领之争 (第2/3页)

船上抬下来,还有大量的果品菜肴,以及数十张莞席,这些都是张原让人准备的,因为他听人说潘若甫虽是世家名『门』,但近些年家境败落,靠变卖田产度日,今日豫园盛会,连同仆人数百人,单单吃喝住宿就是一大笔开销,怎好让潘若甫独自承担,张原新近得了董氏的那箱银子,除了救济华亭长生桥畔那些民户用去了数百两,还有一千余两,拿出三十两银子筹办此次雅集,所以说这次豫园雅集可以说是董其昌赞助的,董其昌若知此事,必再饮恨。

    豫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潘若甫的祖父潘允端会试落第,归乡营建豫园以娱双亲,此园前后建了二十年,到万历十年才算基本建成,占地七十亩,亭台楼阁,曲径游廊,奇峰兀立,怪石嶙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与苏州王献臣的拙政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山园并称东南三大名园——

    一百多位诸生从九曲廊桥上走过,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和五月初绽的荷『花』,四望亭台楼阁,赞叹不已,张原更是往事越四百年,想着那年他游过的豫园,不胜今昔之感。

    潘若甫先领着诸生游园,最后来到三穗堂,三穗堂南临大湖,堂前植松桧,湖上风来,盛夏荫凉,这里有大厅五间,可容百余人铺席同坐,坐于厅上看湖心亭渺然如浮水上,诸生皆赞此地是雅集佳处,共议时事和时文,时事自然是关于这次倒董,诸生议论纷纷,对张原料知董其昌会焚宅诬陷称奇不已,这真是多算胜少算不胜啊,若张原没料到董氏的这一狠招,那么董其昌就会以无辜受害的形象彻底翻过身来倒打一耙,张原等诸生会被治罪,董祖源、董祖常会无罪释放,那样形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松江府华亭、青浦、上海三县共有生员一千六百多人,参加此次豫园雅集的有一百一十二人,不到十分之一,但在座的生员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下,是松江府生员中最活跃的一群,也最有壮志和意气,所以当张原提出要成立一个跨省的大文社即得到诸生的热烈响应,这些诸生不甘心局促本县,他们要远地『交』友,跨郡跨省集会论文,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名声,张原的构想当然更宏大,先吸纳松江府和绍兴府诸生入社,以后凡大江南北志同道合的生员皆可入社,所谓志同道合,暂时仅指相与论文以备科举,至于其他,那要一步步来,他会逐步以自己的理念来影响社员,现在第一步就是要以文社形式把诸生联络起来,还必须成立一个印书局,他控制的印书局要成为江南最大的书局,因为文字舆论的影响力是无穷的——

    在座诸生热烈讨论文社命名,最后议定叫翰社,翰字有高飞、笔墨、文章诸多含义,正符合在座诸生以文章鸣世、以科举博功名之意,松江府三县,每县公推一人为分社社首,两人为社副,华亭县诸生推举少年才子夏允彝为社首,金琅之和翁元升为社副,青浦县以杨石香为分社社首,陆韬、洪道泰为社副,上海县以潘若甫为分社社首,张肯堂、徐转迅为社副,有些诸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