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 (第1/3页)

    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前后晴朗了多日,到八月下旬接连下了几场冷雨,单衣已不能御寒,要穿夹衫了。

    冯梦龙、杨石香和夏允彝在金陵待了半个多月,于九月初五辞别张氏三兄弟,在瑟瑟秋风中登舟还乡,没觉得离别的凄清,但觉振奋和鼓舞,这些天与张原晤谈,杨石香三人对翰社和翰社书局的前景更为看好,翰社书局十两银子一股共一千股合计万两本银已然募齐,张原扩张书局的规划也是有条不紊,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和可操作性——

    翰社书局年底前要把冯梦龙在绿天馆刊行的四十卷《古今》合成十册改名《喻世明言》刊行,从今年十一月开始,每月刊印两册,《警世通言》前五篇以两篇合成一卷刊行,要聘请优秀写工、刻工,插图版画力求精美,雕版用木、用纸要精良,起先一、两年不求盈利,保本即可,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先要把翰社书局精品书籍的品牌树立起来,书局要借翰社的影响力打开销路,翰社也借书局书籍的流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一旦条件成熟,张原就可利囘用翰社、利囘用翰社书局来宣扬自己的治囘国理念、道囘德理念和哲学理念,逐步形成一定的舆囘论气候,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忠君、保国、利民的大旗下进行,先让自己占据道囘德制高点,这是让反囘对者闭嘴的利器——

    杨石香这次带回去的还有焦竑的一部书稿,定名《焦氏笔乘》,约八万字,张原这些天在澹园读过这部稿子,这是焦竑以毕生学力在经囘学、史学、文章词赋和医学多方面的体悟和识见,涉猎广博,笔力宏健,可说是见解卓异,字字珠玑——

    焦竑著述宏富,张原独选这一部由翰社书局出版是极有眼光的,首先,笔记体是晚明最流行的文体,广大士人喜闻乐见,其次这部《焦氏笔乘》不象焦竑其他著作那般深奥难懂,而且焦竑在这部笔记里展现的开明的思想、鲜明的主体意识、反囘对因循守旧、不屑时俗拘束的言囘论都是张原欣赏的,刊行这部书正是为宣扬翰社的思想宗旨打基础——

    ……

    倪元璐没有随杨石香三人回去(小老虎小水粉),他要等到冬月中旬与张氏兄弟一起回绍兴,这些日子就住在听禅居,有倪元璐在这里,张岱在国子监里就待不住了,干脆请假出监,每日陪倪元璐游山玩水,看倪元璐作画,反而是张萼在国子监里待得长久,当然,张萼也没在国子监里学到什么,唯一的成就是把那一百五十副昏目镜、一百二十副近视镜、一百只焚香镜全部售出,得银一千六百余两,与张原一分为二,各得八百两——

    张原提议二人各取出五百两凑足一千两作为扩大镜坊的本银(小母鸡殿下),待年底回乡,镜坊将取名为翰社镜坊,按张原的计划,要实行制镜流水线作业法,每个镜匠负责制镜的一个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眼镜质量,而且也不用担心个别镜匠跳槽带走整套的制镜技术——

    对张原的提议张萼是欣然同意,他**王氏上次写信来都夸他节省,以前他在家哪个月不挥霍掉几百两银子呢,这回去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