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颜面

    第四百一十二章 颜面 (第1/3页)

    万历十七年,大明朝廷授予奴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之职,奴尔哈赤有了明朝的敕封,名正言顺,十分得意,在叶赫、哈达、辉发、乌拉诸部女真首领面前大肆炫耀,其后明军抗倭援朝,曾有兵部官员建议征调奴尔哈赤的军兵一同赴朝作战,奴尔哈赤也有意报效,但因故未成行,那时的奴尔哈赤对明王朝忠诚当然谈不上,但还是敬畏的,多次亲自来北京城进贡——

    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奴尔哈赤麾下控弦数万,势力强横,忙着吞并哈达、辉发诸部女真,已经连续三年不入贡,当时的蓟辽总督蹇达察觉奴尔哈赤的野心,上疏疾呼“建酋日渐骄横,东方隐忧可虞”请求朝廷早备战守机宜,但万历皇帝怕麻烦,因为要用兵讨伐的话,那就要兵要饷,万历皇帝生怕动用他的皇家内库银,而大臣也不敢担当,毕竟奴酋并未反叛,于是只由兵部、礼部和行人司传书敦促奴尔哈赤尽快入贡,奴尔哈赤就利用大明朝廷和官员好面子怕麻烦的心理,于万历三十六年六月邀请辽阳吴副将和抚顺王守备在金石台杀白马祭天,双方立誓刻碑,规定双方人员互不越界,立界碑应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一个副将和守备哪里有这样的权利,以奴尔哈赤当时的实力,他还没胆量立国,他耍了一个huā招,这从碑文可以看出,碑文大致如下:“——各守皇帝边境。敢有私越境者,无论满州、汉人,见之杀无赦,如见而不杀,罪及不杀之人。大明如负此盟,广宁巡抚、总兵、辽阳道、副将、开原道、参将等六衙门官员必受其殃,如满州负此盟,亦必受其殃。”

    从“各守皇帝边境”六字来看。奴尔哈赤是把建州当作大明的一个地方政权,与辽阳道、开原道分别为大明皇帝守边界,这是参加金石台之约的吴副将和王守备能够接受的,但一越界就要杀人,大明两京十三省哪里有这样的律法,而且碑文中把大明与满州对立称呼,这分明是分庭抗礼、划地割据的意思。但当时奴尔哈赤割据海西已是事实,而且奴尔哈赤果断贿赂了吴副将和王守备。而吴、王二人又受兵部、礼部催促。急于让奴尔哈赤恢复进贡,就答应立下了界碑,这个界碑把李成梁于万历初年开拓的八百里宽甸六堡全部划归了奴尔哈赤——

    奴尔哈赤目的达到了,当年就与其弟速尔哈赤一道进京纳贡,大明朝就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奴尔哈赤进贡一些海西土产诸如人参、貂皮、东珠之类,得到的却是更多更实用的赏赐。比如棉布和农具,这都是女真人急缺的。大明朝接受奴酋朝贡表面上似乎风光,暗地里却是吃大亏。而且努尔哈赤借进贡之机,沿途探看大明边备的虚实,经过一番考察,他认为明朝虽然庞大,但吏制**、军备松弛,并不足惧,从此对大明存了藐视之心,终于在今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悍然立国,国号大金,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