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第一百零一章捉贼(五)

    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第一百零一章捉贼(五) (第1/3页)

    (地图终于找见了,还有待于研究,谢谢大家的支持了。

    能不能再给些月票什么的,被人落下好远了,好像不要票就不给的样子,要是这样。。。。。。。。可怜可怜阿草吧,有人的捧个人场,有票的捧个票场,阿草面前再放上一个破碗,那可就有些意思了。。。。。。。。。)

    曾度如今觉得很是惬意,虽说如今三司使的职司比不得以前了,若是在以前,三司使便是朝廷中手握财权的相辅,掌户部,盐茶,度支,人称计相的,如今户部已经自成一体,太子掌户部已是成例,后来更是把度支也收了回去,这样一来,三司衙门便成了盐司,铁司,茶司这三司了,权力上自然是和以前无法相提并论的了。

    但话说回来,自世宗皇帝始,这三司衙门便成了内宫的禁脔,出任三司使无一例外的都是宫内出来的亲信大太监,如今掌事儿的却换上了他这个外臣,这说明什么?一来是当今皇上的信重。

    这二来嘛,却是和太子殿下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其中还有些不为外人道的原因在的,外臣和太监是天生的对头,古往今来多少事儿便是坏在了这些阉人的手里?如今当今皇上年纪渐老,对朝政便也不那么上心了,看起来多少已经有了些放权于太子的心思,多少人已经开始上赶着给未来的皇帝陛下表忠心了,他父亲便也是看清了这等的形势才投向了太子,而太子殿下礼贤下士,宽和仁厚处不下于当今陛下壮年之时,交结文臣武将,已经有了皇者气象。如今又顺应朝臣之意,一力主张将这三司衙门交予在了外臣的手里,朝中风评更盛。五皇子一系已是被压的抬不起头来,而得了实惠便是他曾度了。

    想到这里。曾度的嘴角微微翘起,却是拿捏着,丝毫没有将心里的得意表现出来,他们曾家以儒传家,最重气度风仪的,他父亲已经年老,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没了什么进步儿的余地,如今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他正值壮年便坐在了三司使的位置上,谁能说过上几年等新皇登基,他不会入中枢参赞?到了那时,便是当朝首辅的位置也不再是那般难以企及了吧?如今的他便已经开始拿捏起了宰相气度,虽然有那么几分刻意为之,但谁又天生是宰相之才?这气度还不是磨砺出来的?

    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着旁边那个盐监小吏的小心翼翼的巴结,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不过说起来,出京这一路上遇到听到的都是这般的恭维话儿,他骤得高位。开始时还那么几分不习惯的,不过听的多了,便也能处之泰然了的。不时随口笑语以对,总能让对方有春风拂面,受宠若惊之感,他很享受这种众人目光所聚,一言一行皆得关注的感觉。

    不过也不是没有不知情识趣的,那个殿前司的校尉便丝毫没把他这个三司使放在眼里的意思,也不知兵部怎么派了个这样的人来,除了日常护卫之责外,便是催促他赶路了。当然了,话儿不会说的那般明白。一个殿前司校尉在他面前还不敢过份放肆的,但一路行来。这种在耳边不住响起的呱噪实在让他有些恼火的。

    不过来到这巩义县之后嘛,这里听说正闹匪患,不怎么平静的,一路上不怎么客气的曾度对这个校尉的态度也便温和了许多,毕竟还有借助的地方在的,而那校尉也谨慎了许多,不再提起什么早日上路的话儿了。

    而曾度的这些不愉快只是次要的,巡查各地盐务,这才是他现在的差事,不过不看不知道,盐务在宫里那位大太监坏事儿之后,一直到如今才确定了盐务正官,这期间下面的人纷纷扰扰,利益纠葛,两年间已是乱成了一片,关系更是盘根错节,要想在短时间内理清了又谈何容易,更何况他初任三司使,除了盐务之外还有茶铁两司的事情,都是缓不得的,便只是走马观花一看,他便也知道自己实在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下面这些盐务属吏说话间更是云山雾罩,听不得信不得,行程之所以如此之快,也大多是他没有什么章程,急着看完了好回京再细细琢磨,这事情确实是急不得的,任用亲信,理清干系,怎是个复杂可以说得的,要作治世名臣原也没那么容易,曾度也是沉住了气,将一些事情看在眼里,却不说破,只等想的周全了再行定夺的。

    至于巩义县团练那等的小吏不来参见于他,虽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没怎在意的,这些武夫一个个桀骜不驯,不识斯文为何物,他也是懒得见的。

    “这盐场一月产盐七百斤,有盐丁五百人,其中民役三百,因有匪患,所以近一年来又增了二百人,幸好团练禁军就在不远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