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虎入长安聚风云第一百四十九章心意

    第四卷虎入长安聚风云第一百四十九章心意 (第1/3页)

      次谈话不如之前那样的凝重,到有些轻松的意思,尤先生这样心思绝世之人,事事到了他的嘴里都是举重若轻,不管如何繁复之事,几句话便已解析的明明白白,关节要害显示的清清楚楚,众人心里都是叹息了一声,这样的人物实在人所难及。

      李玄瑾也是轻松,这时一笑说道:“先生国士之才,正说到本王的心里去了,不过赵石啊,这武学的条议是你提出来的,本王已经向圣上陈明,父皇那里也想听听你的建言,不过这时不易见面,你心里不要有什么隔阂,你的成就在将来,此时要收敛些,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行,你就跟本王说说吧,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陈老先生抚须微笑,其他几个却是都露出了艳羡之色,此人才刚到京师,便已经得了景王看重,此时更是直达天听,今后的成就还能得了?只这份际遇就已经羡煞旁人,年纪又是如此之小,将来的前程实在不好估量啊。

      赵石整了整思绪,这武学在他想来便是军校,后世有一大把的规章制度,有些合适,有些则不合时宜,想要说出个子午卯友来还是容易的。

      “首先,武学必须以军法管制,订立严格的规条框架,治军不严,士卒不知军法无情,治军不苛,士卒便不能敢死用命,武学虽是教授军法之处,不在军中。但理却相同,应以军法为先,不论生员,教授,便是武学的山长也遵军律而行,行止坐卧莫不和节,如此常年累月,放能教导出真正地军人……

      众人听到这里。心里都已明白。这个少年异日若是当了将军。这治军当是严酷非常的了,治军向来有两个极端,一个便是如汉时细柳营,军规军纪严酷到了极致,便是皇帝亲临也被阻于辕门之外,另一个在汉时也能找到例子,便是飞将军李广的部下了。李广治军,厚待士卒,但有赏赐便分发诸军,与士卒同衣同食,所以军纪虽然松弛,平时还时有劫掠之举,但一遇战阵,他手下的士卒也是敢死用命。锋锐难当的。

      在座的几个人心中显然也已经想到了这两个人身上。这时李玄瑾点头赞许道:“好,这个章程不错,都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细柳故事先不去说他,李广麾下士卒只有数千,虽然扬威一时,但仕途却是坎坷,时人都道他运气不好,但若真给他数万兵甲,光一个劫掠地方就能斩了他,他自己的赏赐能有多少,总不能人人均得吧?这军旅还是得靠律法约束才行,武学便在军旅之列,以军规处置正是应当,这一条不错,你接着说。”

      只听赵石接着说道:“由军中分工不同,可设诸科,便如骑军,步军就是两个兵种,哨骑探马又是一个,后勤辎重也算一个,各种攻城军械也得专人运使,也可列为一科,便是治疗伤患的大夫,也可单列出来地,箭兵,弩兵也要分开,当然了,若是想要统筹全局,这些兵种便都得熟悉,生员们可以凭自己意愿来选择科目。

      但想来这些生员官阶不会很高,还是学有专精地好,之后再慢慢磨练……领任用也很是随意,这些都是弊端,若我大秦军旅能做到和文官一般,分工明细,各有专责,上得战阵,当能如臂使指,精通冲阵的披坚执锐,精通阻击的,游击惑敌……同于以往才对,而这些,将从武学开始,让这些生员带入到军中,这是个慢功夫,也许需要十年,也许需要二十年,谁也说不好,期间必须辅以各种升迁条例,不能单单以军功记录赏罚的……

      听到这里几个人才是悚然动容,先前赵石所说的军纪军规之类是有迹可循的,这个一般和人的经历以及性格有关,一般来说,寒门出身地总喜欢和士卒同甘共苦,而世家子弟又是一番做法,这两种做法说不上谁优谁劣,只看各人的控制能力如何了。

      但赵石后面所说的东西就比较超前一些了,虽然自古以来军队的分工越来越是明确,像三国时那般将官约斗,胜则一哄而上,败则四散溃逃的情形这个时候已然是过去式了,下级军官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就如赵石所言,将领的任用还是比较随意,在阵前更主将一言而决,带有很浓重的各人喜好等因素在里面,这样一来便很难做到人尽其用,各尽其责。

      赵石所说地正是解决这样情形地办法,将分工细化到兵种上,让内行指挥内行,在效率上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