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一十五章勾画

    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一十五章勾画 (第2/3页)

你这是骂自己个儿呢?心里没数,就免开尊口,,你这驴唇不对马嘴的,叽歪个什么?得,算咱什么都没问,哼,问了也是白问。。。。。。。。。。”

    赵幽燕闻言怒目圆睁,这边李全德却已施施然跟上赵石的脚步,终是将他这口气堵在了心里,让他清楚的明白,论起身手来,也许两个李全德也不是他的对手,但说起嘴上功夫来,十个他也未必能胜了人家一个,也只能心中暗骂上几句纨绔子什么的罢了。

    。。。。。。。。。。。。。。。。。。。。。。。。。。。

    赵石在西山军营一呆就是数日,这几天,他也是上了心,绕着军营转了有十七八圈,随口道来,全是修缮军营等事,后来李全德不得不弄来纸墨,跟在赵石身后,不停的写写记记,唯恐有什么遗漏之处。

    到了后来,赵石却绕着承恩湖有转悠上了,这时谁都明白,大帅这哪里是什么散心,恐怕还是一肚子的公务,也不由都打起了精神。

    来到武学四周,赵石大略看了看,这里建的不比西山大营小多少,房舍也已建了不少,略略一瞧,便能知道,折木清在武学上没少下了功夫,说是武学,其实却是按照军营来建的,营房,校场,辎重摆放等处一个不少,有些地方都还是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人的培养本就应该和培养那些读书人一般,也不知这个时代的君主大臣们是怎么想的,只顾着往读书人身上花银子,政军两事,却偏颇至此,也怨不得后来传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出来。

    其实他不知道,这确实也是令后世许多人迷惑的地方,古往今来,于军事上,不少大家都留有传世之作,换句话说,也就是并不缺少教材,但几千年下来,华夏大地上,却一直未曾出现过哪怕一所军事院校,直到清末,好像才醒过闷来,开始办学。

    而一些书院,县学府学,国子监之类,却比那些军事学堂早出现了一前多年,不得不说,这种怪异的现象根本无法用一句两句话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几乎可以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更非赵石能想的全面的了。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自商周以来,武人永远是割据战乱的主角,所以历代君王大臣,自觉不自觉的,对于功勋卓著的武人从来都是提防多过于信任,所以就更别提这种能大大加强武人集团实力的举动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回到正题。

    赵石这里见猎心喜,几天功夫,隐隐约约的,已在心里勾画出了不少前景,好似武学已经在他主掌之下了的。

    至于朝廷会不会同意由他来掌管武学,这个对于他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到得如今,他身上那个武学教授的职位还没有去掉,稍稍变一下,把武学置于他的管辖之内,在他看来,却是容易的很,当然,让他最有底气的就是,武学破败到这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