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五十六章银子

    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五十六章银子 (第3/3页)

监就等着遗臭万年吧。

    想靠着脑子里那点可怜的商业知识到古代来弄银子,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因为商业是当世国家严厉监管却又最最鄙视的行业,还是那句老话,悄没声的自己弄两处产业,那没什么,但想弄的光明正大,知道死字怎么写吗?

    在几个幕僚临危救主一般的规劝下,赵石无奈的接受了现实,想要金手指一把的心思胎死腹中,而且以后长了心眼儿,再不提此类话题了。

    所以说,银子还得从国库里弄,但要怎么弄,还要弄的细水长流,不让户部的人抓狂,才是考校人的地方。

    想到即将开建的公主府,赵石摸了摸下巴,有了些头绪。。。。。。。看来要跟那位太子殿下多走动一下,宫里也要常去,在那位皇帝陛下的眼前也得多晃悠,时不时的敲敲边鼓。。。。。。。。

    看来真应了那么一句,人事大于一切啊,没来由的,心里感慨了一声,头一次办学,摊子铺开,才省得世事维艰的真谛,反而是在军中,能如鱼得水,顾虑要少的多的多,这许多时日耗费下来,也不知结果如何,若在军中,也不知练就了几许强兵出来了的。

    正沉思间,有人已经走了进来,禀道:“大人,生员皆已到齐,大人这里。。。。。。。”

    赵石放下不知什么拿在了手里的茶杯,瞅了来人一眼,微微颔首,心里却在乱七八糟的想着,这个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的家伙就是他现在的***官了,其实所持诸事和秘书差不多少,此人是国子监出来的,而国子监那里估计是将美风仪这一条贯彻的分外的彻底,眼前这位就是个标准的良家美少年的模样,在一群粗横的大老爷们中间,那叫一个显眼儿。

    所幸,用了些日子,于实务上略有生疏,但接人待物,却很是不畏不亢,让赵石颇为满意,唯一别扭的是,身边老是跟着这么一位,未免让旁人浮想联翩。。。。。。。。断背山可不是后世的专利,这个时候好像也是颇为流行的。。。。。。。。。。

    。。。。。。。。。。。。。。。。。。。。。。。。。。。。。

    “今日休沐之期,幸好,幸好,和王螃蟹约了这么个日子,不然的话,老子可就回家中快活去了,瞧瞧,瞧瞧,这缺了多少人?等那些小子回来,可不得后悔的肠子都青了?不过,这人是不是少了些?督学怎么就挑了这么个日子。。。。。。。”种五换了身干净的学服,颇有些幸灾乐祸的念叨着。

    旁边几个人都是偷笑,回家的最多的可不就是那些世家子吗?种五若有所觉,周围瞅瞅,不由悻悻嘀咕,这群穷酸,想出去快活也没银子不是?可不是嘛,一群世家子到是整齐,十之***都赶着这个日子回长安了,现在周围这些,却都是如杜橓卿一般的读书人,细数一下,果然一个不少。

    一脸穷相的秦州李振声,瞪着一双鱼泡眼的京兆黄文举,毛都没长齐的河中赵有为。。。。。。。。。。。一个个瞅过去,种五确实有些孤零零的感觉了。

    “行了,只要木华黎他们都在,督学大人就不会计较太多。”杜橓卿回了一句,其实他心里却有些紧张,也不知很少露面的督学大人到底要讲些什么?不过身边这位说的到没错,没到的人恐怕之后要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的。

    许是声音有些大,坐在离他们不远处,和那些军***身的军官混为一处的消瘦蒙古汉子转头瞧了过来,一双鹰目中不时流露出来的狂野和凶悍让杜橓卿不由的移开目光,直到那边又转回头去,杜橓卿才有些不自然的挪了挪身子,关于这位胡人的传闻他听的多了,国武监人数本来就少,相处半年多,各人的来历自然瞒不住,更何况这位不论长相,还是来历皆是那般的特异。

    从遥远的东北草原到云中,与大将军相识,为其风范所折服,追随大将军一路入秦,成了大将军麾下兵卒,在金州之战当中,一马当先,率先杀透数十万乱匪布下的军阵,斩杀敌首,并一路追杀逃敌到汉水,后随军入蜀,在利州大开杀戒,屠门灭户,杀的血流成河,据说此人在左卫中不但军功赫赫,凶名一样是无双无对。

    二十出头的年轻胡人,在国武监一般年轻人当中,已是彷如传奇一般的存在了。

    而国武监生员来历不一,这位仿佛带着蛮荒凶野气息的胡人,无疑是左卫出身的一群人当中当之无愧的核心,虽是胡人,但身上仿佛与生俱来的领袖群侪的风范,让周围的年轻人不由自主的便聚在他的身边,听他的吩咐行事,就像杜橓卿在这些士子当中的地位一般无二,但杜橓卿却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胡人军汉面前,他好像天生就挨着一头。

    在脚步声中,宽敞的大厅一角,侧门打开,身形高大壮硕的督学大***步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