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参劾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参劾 (第2/3页)

彻底回到了身上,被群臣搅扰的有些纷乱的心绪,也放松了下来。

    边笑边道:“若是这般的话,朕到是应该盼着爱卿胡来一番了。”

    赵石目光一闪,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微臣又能做的了什么?再者,陛下应该也不愿看到河洛重起战火才对。。。。。。。。”

    皇帝陛下好像没有听出这话的言外之意,而是点了点头,“爱卿说的不错,和议已定,不需多生事端,刚才只是笑谈,爱卿不必往心里去,爱卿此次河洛之行,诸般事故,朕已知之,说起来,爱卿此去河洛,虽稍显平淡,但其功不下于前,朕这里,可是都给爱卿记着呢。。。。。。”

    一听这话赵石就明白,得,功劳苦劳什么的都不用提了。

    不过也没什么奇怪的,现在大秦除了那几位正经的皇亲国戚,就他这么一位国公,再往上,封王?得了吧,天下未定,就封出一个王爷来,那样的蠢事,别说皇帝陛下不会做,就算有这个心思,也不会得到朝廷重臣们的支持。

    而在官职上,除了现在空出来的枢密使的位置,也不太好升赏了。

    连赵石自己都觉得,若是之后再行加恩,该赏赐些什么。

    这就是功高不赏,尴尬而又有点危险的一个地位,好在,现在是成武皇帝在位,有些话还能交流一下,取得些谅解,不然的话,赵石也不知道,最后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不过,该小心的地方还得小心,和皇帝这种生物谈信任。嗯。有点过于奢侈了。

    “多谢陛下体谅。说实话,微臣这次巡行河洛,除了游山玩水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哪里会有什么功劳可言?”

    这样的套话,在皇帝陛下这里自然免疫,他只是摆了摆手,“爱卿不必过谦。。。。。。。”

    这个时候。有太监小心的凑过来,低声道:“陛下,酒菜已经准备好了。。。。。。。。”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不一时,酒菜便摆了满桌儿。

    等到宫人退下,赵石拿起白玉酒壶,给皇帝陛下斟酒。

    嘴里则斟酌的道:“微臣不是谦逊,应该说是。。。。。。。。避嫌,说起来,微臣在河洛呆的并不舒服。。。。。。。”

    皇帝陛下愣了愣。然后就笑了起来,点着酒杯道:“你说。朕听了这话,应该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

    这话一说,君臣两人都笑了起来,气氛终于彻底变得轻松了起来。

    此时,赵石也不打算藏着掖着,兜圈子的活计,他现在用的已经很熟练了,但左思右想之下,还是觉得,河洛之事,没必要弄的那么复杂。

    他去河洛走了一圈回来,弹劾谁都很正常,这本就是他份内之事,若弄的藏头露尾的,也就不符合他的身份。

    反而是杜山虎那边,需要再仔细琢磨一下。

    所以,他选择了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不管陛下高不高兴,微臣职责所在,都必须要说,张培贤不但老了,也为虚名所累,已是不堪重用。”

    “自微臣出巡河洛以来,多受其掣肘,大小诸事,推诿塞责,如此之担当,何以镇抚一地?又何以统帅大军?”

    这可以说是赵石自从军以来,最为严肃的一次参劾,之前,除了折汇这样其罪难掩的大将之外,赵石一般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少去管旁人如何如何。

    皇帝陛下也愣住了,赵石在河洛时已经上了表章,也很合皇帝陛下心意。

    但他还是没想到,还没几句话,赵石便如此激烈的开始弹劾张培贤,这样不留余地的参劾,本身其实就代表着,鱼死网破的决心,以及两人势同水火的关系。

    帝王的本能,让成武皇帝头一个念头就是,保住张培贤。

    但随即,这个念头便被他抛开,张培贤是什么人?在他眼中,早已是首鼠两端之辈罢了,比之折汇,还要不堪几分。

    这人当年在潼关,就曾行火中取粟之举,突然夺了魏王兵权,立下拥立大功,于是声名渐起。

    而上一次,又是这位名声不错的大将军,回到京师,yu要再立新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