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突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突兀 (第1/3页)

    “诸位卿家觉得晋国公之议如何?若有异议,不妨直言。”

    皇帝陛下语气中带着鼓励,好像他对赵石所言,并不算满意的样子,但在座之人,没一个是心里不够数的。

    这会开口反驳,也许会得些好处,但。。。。。。于事无补。

    看来啊,之后还是商量一下,粮草该怎么调拨,又改调多少兵马吧。。。。。。

    只是周仿抿了抿嘴唇,他知道,这会儿他必须开口,不然的话,皇帝陛下不会满意,旁边的臣僚,也会看他的笑话。

    总归,还是他中书之首的位置并不稳固的原因罢了。

    若是老师坐在这里,就算不开口说话,其他人也只会以为,老师已然心有成竹,甚至于,私下里跟枢密院商量过此事了。

    资历还是不足啊。。。。。。。。。。

    周仿心中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国公之言,不无道理,但。。。。。西辽地处偏远,这粮草和兵员极难调拨,再者,以国公之意,就算平定西辽,可还有花勒子模,花勒子模之后,又有西域诸国,如此兵事绵延,不知何时可了?”

    软中带硬,旁边两位参知政事都暗自点头,就算要打,也要定出个界限来,不然的话,只晋国公一言,便可轻定军国大事,长此以往,何人又能制之?

    不用赵石开口,兵部尚书成峦已经沉声道:“西辽虽远,然不如西夏多矣,回鹘早有叛心,草原诸部近在咫尺,榆林也有精兵数万,花勒子模又与西辽不合,如此四面受敌,破西辽易也。”

    “只是。。。。。。。平定西辽之后,若再进兵西域,怕是。。。。。。。力有不逮。”

    周仿一下就松了一口气。中书这边乱着呢,枢密院现在看来也非是一条心,这样一来,他所受到的压力。就减轻了许多。

    他微微瞟了成峦一眼,心说,到底是朝中重臣,即便为人门下,也还有着操守。

    赵石这会儿其实也轻松不少。若都唯唯诺诺,他也不会太好受。

    在朝中呆的久了,就能感觉的到,被人群起攻讦不一定是坏事儿,而一言九鼎的滋味儿,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妙,有来有往,才是为臣之道。

    等成峦说完,他这里便道:“成大人说的极是,契丹人灭了也就灭了。花勒子模那边儿,咱们也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东进之意,如今,只要让西域诸国知我大秦之名,不敢轻辱便罢,不需多树敌手,缓缓图之可也。”

    一时间,众人皆是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大都心道。如此甚好,看来晋国公在这事上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无它意才对。

    皇帝陛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此事交中书与枢密共议之。朕以为呢,回鹘既有归附之心,不如遣一使节往回鹘汗国,先议称臣之事,或可以此为口实,与辽人开战。众卿以为如何?”

    那还有什么话说,众人纷纷道:“陛下英明。。。。。。。”

    赵石一听,被恶心了够呛,这显然是他的建言,这小子脸皮是越来越厚实了。

    好在,皇帝陛下还没有得意忘形。

    这时笑眯眯的又来了一句,“国公以为,何时开战为佳?”

    赵石摸了摸下巴,面无表情道:“明年秋末,应该就能准备的差不多了,草原上也正是秋高马肥,草原胡骑战力最强的时候,让回鹘人出兵辽人侧后,可令木华黎率草原诸部兵马汇合榆林王览部由东向西推进,逼迫辽人决战,用半个冬天的时间,应该就能破敌而还了。”

    “如果不能,后年春天,继续攻之,务必不使辽人有喘息之机。”

    皇帝陛下轻轻一拍桌案,“好,朕准了。。。。。。”

    众人一看,得,果然是早商量好了。

    要是他们知道有双簧这个曲目,定然会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脑海之中。

    剩下的给中书和枢密院留下的,尽都是苦差了。

    一个就是向回鹘汗国派出使者,一个就是粮草和兵员诸事,没一个好办的,尤其是,办好了是份内之事,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