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恼怒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恼怒 (第1/3页)

    “这些话在这里与朕说说也就算了,在宫外,切勿多言。”

    皇帝陛下虽然喝的有些醉了,但神智却还清晰,告诫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赵石并不失望,皇帝陛下也没多少动心的意思。

    其实君臣二人都明白,儒家之学之所以大行天下,不是说儒学字字千金,揭破天地至理什么的,而是儒学的中心适合天子,甚或是皇家巩固皇权罢了。

    儒家将的就是忠君,所有的论点都在围绕着进行。

    对于当世诸学而言,这是儒教最大的优势,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却也是最大的桎梏。。。。。。。

    皇帝陛下没多少意动的意思,在于他不想自毁长城。

    赵石没多少失望,则在于他的无所求。。。。。。。。。。。

    实际上,别看说了这么多,君臣二人对待此事,其实出奇的一致,顺其自然而已。

    这是皇帝陛下能够表现出来的最大的宽容,同样,这也是赵石最努力的一次尝试,如此而已,悲天悯人的情怀,注定不会出现在这君臣二人的身上。

    不久,赵石告辞出宫。

    先转道枢密院走了一圈,将几位枢密院重臣聚到一起,告知他们,皇帝陛下心意已定,明日便要召集群臣入宫。

    换句话说,也就是大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讨今年的战事了。。。。。。。。。。。

    当然,为免东宋早早察觉,行事还需谨慎一些。

    不过当战争即将来临的时候,想来消息也瞒不住太多时日,想要想当年一般,突袭金国,西夏,恐怕是不可能了。

    这一谈,就没了时候。

    直到晚间,赵石才从枢密院离开。径自回府。

    而几位枢密使,枢密副使,参知军事,兵部的几位大人。还在不知疲倦的商讨着战事的诸般大略。

    这一晚,无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那边儿,都是灯火通明,彻夜无眠。

    消息显然已经渐渐传开。平静了有几年的长安城,逐渐沸腾了起来。。。。。。。

    赵石也知道,清闲日子怕就要结束了。

    战事准备起来,他这个枢密副使断然脱不开身,这一晚,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说不定就是他最后的一个安稳觉。

    不过他这府里也不清净。

    刚进了府门,就有人报说,有客来访。

    这个时候,谁来他这里其实都正常。

    但赵石万万没想到。来的是这么个玩意儿。。。。。。。。。

    回鹘使节到访,正主儿是回鹘汗王的小儿子,一位回鹘王子。

    而且。。。。。。竟是上门求亲来的,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儿?这么个时节,你到晋国公府来求亲?

    而且,他赵石的女儿,也是你一个回鹘小国所能惦记的?

    赵石当即就觉得味道有点不对,回鹘人再大的胆子,也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这些年来,外邦使臣入成安觐见的越来越多。草原诸部,吐蕃诸国,蜀中南蛮等等,入贡之外。很多使节都会有与大秦联姻的意思。

    但这么多年下来,也没见谁有胆子上晋国公府的门儿。

    是晋国公府的女儿和儿子太小吗?不是的,大家心里都有数,想与大秦晋国公府联姻,太难了,还不如琢磨一下大秦的宗室呢。

    而且。一旦触怒了大将军赵石,可是后患无穷,结果可不怎么美妙。。。。。。。。

    实际上,不久,很多外族使节就已经意识到,与大秦宗室联姻,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除非你能娶到正经的大秦公主,不然的话,对于部族而言,并没有多少助益。

    甚至可以说,与大秦一些旁支宗室联姻的难度,还比不上和大秦权臣联姻的艰难。

    因为相对于宗室,汉人的臣子们,自由度明显更高,也很难让大秦皇帝陛下亲自下旨赐婚。

    而就实际利益而言,能够和大秦权臣联姻者,获得的收益,会更高一些。。。。。。。。

    回鹘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