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登门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登门 (第3/3页)

中丞大人出宫之后,一路不停的跟过来,只不过是想问问他,这军察院到了战事起时,当行驶怎样的职权。

    这也是成武兴革的后遗症之一,很多东西都很新鲜,新鲜的让御史中丞这样的朝中重臣都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关键时候,是该宣示威权,还是该一切照旧。

    这当然是有违于张世杰本人的政见的,但没办法,杜山虎卸任在即,一辈子风风雨雨,到了晚年,却吃了个大亏,让杜山虎有些心灰意懒。

    在军察院任上虚应故事,让人无可奈何。

    张世杰几次想撤换掉杜山虎,但杜山虎这样的老资格,张世杰动不了。

    这是皇帝陛下,以及武臣们安插在军察院最硬朗的一根钉子,除非年纪到了,不然的话,谁都不能轻易动摇他的位置。

    而到了战时,问题也就来了。

    按照张世杰的想法,是不是能派人到军前,切实掌管军中军纪,差不多也就相当于当年监军的职责了。

    在御史台商量了几次,杜山虎随意糊弄,其他人也莫衷一是,让张世杰非常之恼火。

    所以,他只能在宫中廷议之时,一言不发,但过后,却直接来寻赵石商量。

    赵石也是苦笑,这样的事情,你找我来商量?

    不过想一想,也就释然了,不找他还能去找谁呢?

    实际上,这个糟烂事,根子上还在于武人势大,当初要是按照种燧的奏议,将军察院设在兵部,会更加名正言顺一些,办起来也更顺利。

    但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中书那群文臣,都极力反对,这才将军察院设在了御史台下面。。。。。。。。。。

    实际上,还是文武相制的政治理念在作祟。

    而枢密院,兵部这边有些不甘,还是由他赵石提议,为杜山虎谋了这么个位子,才平息了各方争执。

    这会儿张世杰找上门来,让他怎么说呢?

    张世杰不知道其中内情吗?他当然清楚,但还是找上了赵石。。。。。

    这其实就是他执拗迂腐的地方所在了,他认为这么做我没私心,全都是为了国事,所以不怕旁人说什么,也不怕得罪人,更不怕赵石不高兴。

    赵石确实不喜,作为军人,对于文臣干涉军务,天生就反感至极。

    大秦还好些,若是像东宋,南唐那样,让文臣领兵权,赵石这辈子恐怕都难有出头之日,除非他去死读书本儿,考个状元什么的。

    “大哥,巩义张氏已是大贾之家,接的还是皇商,大哥。。。。。。难道就这么一直下去,遍树政敌,可想过你我一去,将来家人子女若何?”

    文不对题,张世杰愣了愣,接着一双眸子便直勾勾的盯着赵石,半晌才淡淡道:“当初我在东宫时,因父丧而出奔,辗转来去,担惊受怕,亏得表弟力挽狂澜,才有今日明主在位,国势渐彰。”

    “而今。。。。。。看来,表弟已无当初之锐气,我来的错了。。。。。。”

    说完,大袖一甩,就要告辞。

    赵石撇撇嘴,就知道跟他说不到一路,“行了,不需作态,咱们说正事儿。”

    一句话,让张世杰也非常不舒服,我激你一下,你不大包大揽也就算了,怎么能这么无礼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赵石对他的姿态,和以前没法比,不然这会早不耐烦了。

    而对于张世杰来说,这位表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也早已根深蒂固,只是他自己很多时候不愿承认而已。

    “这事儿吧。。。。。。”赵石慢悠悠的开了口,“需要看时机,现在时机不对。。。。。。。”

    说着说着,赵石也算理顺了思路,“新衙门,新气象,冒冒然想要派人去军前,不过自取其辱,大哥没领过兵,不知道军中主帅在大军中有怎样的威权,别说军中将领,便是那些军中虞侯,你派了人过去,他们都未必瞅你一眼,若是派的人途自逞强,结果只能是一个,把脑袋丢在那里,军察院名声扫地罢了。”(未完待续。)